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
【6h】

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土设计创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动机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

1.3.2文化生态系统

1.3.3可持续发展

1.4相关研究现状

1.4.1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研究

1.4.2国际上关于非物质主义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

1.5研究目的

1.6论文思路及结构

1.6.1论文思路

1.6.2论文框架

第2章非物质主义与基于本土的可持续设计战略

2.1非物质主义、非物质设计与非物质文化

2.1.1非物质主义的兴起

2.2.2非物质主义与可持续发展

2.2.3非物质设计

2.2.4多元化的非物质需求与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

2.2可持续设计

2.2.1从绿色设计到可持续设计

2.2.2可持续设计的概念

2.2.3可持续设计的本土化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

2.3可持续的多样化本土社会

2.3.1全球化、本土化与地方发展

2.3.2世界性的本土主义

2.3.3分布式系统

2.3.4协作网络

2.3.5创新型社区

2.3.6“蛙跳”假设

第3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传承

3.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

3.2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主要原因

3.2.1生存土壤的巨变

3.2.2传承意识的衰退

3.2.3传承方式本身的脆弱性

3.2.4庸俗的商业操作

3.3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

3.3.1日本:社区总体营造

3.3.2韩国:从全民参与到商业化操作

3.3.3法国:“文化遗产日”的推行

3.3.4意大利:西西里木偶戏的复兴

3.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突破点

3.4.1公众参与

3.4.2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本

3.5非物质主义和可持续设计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3.5.1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3.5.2以“人”为中心的保护

3.5.3“物”与“非物”的综合性保护

3.5.4社会化传习方式

第4章地域性非物质文化在本土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4.1地域文化、本土设计、地方发展与全球化

4.2非物质文化的智慧与情感价值

4.2.1智慧元素的挖掘

4.2.2情感元素的挖掘

4.2.3非物质文化与本土设计的关联

4.3基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本土设计体系

4.3.1本土设计知识与符号

4.3.2本土设计体系的基本构架

4.3.3本土设计体系的组织模式

4.4基于非物质主义的可持续现代工业设计

4.4.1本土产品设计

4.4.2基于本土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

4.5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设计与战略

第5章设计实践分析

5.1“蓝花花”视觉符号体系

5.1.1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5.1.2有关蓝色的本土设计知识与符号体系的构建

5.1.3现代工业设计运用

5.1.4传播设计运用

5.2“风水宝”手机服务设计

5.2.1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5.2.2潜在需求确定及用户群划分

5.2.3服务设计概念

结论与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多样性同等重要,是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迈入21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和谐共生的基本条件,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始从工业时代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时代的非物质文明过渡。在这种前提下,地域性、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本。亦是满足人们非物质需求的基因库型的文化形态。本文不只是研究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的非物质文化及其所处的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还结合近年来欧美设计界提倡的非物质主义和可持续设计战略,探讨如何从“非物”的层面,以“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为切入点,以“人”为研究中心,以系统的本土设计体系与方法,研究地域中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倡导以文化为主导的创新设计,用“低能耗、低资本”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可持续的多样化本土社会。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物质主义和基于本土知识体系的可持续设计战略,设计是一种创建可持续多样化本土社会的社会创新工具,协作网络、创新型社区及分布式系统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模式也将成为设计应用的新领域。随后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和机遇,通过分析国际上的先进案例,总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传承的突破点在于公众参与和文化资本运作,可持续设计理念对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以此作为出发点,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融入本土设计体系的架构与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工业设计与传播设计方法,挖掘其智慧与情感价值,使地域性非物质文化实现价值转换,从而适应后工业社会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最后,通过介绍笔者所参与的与一些国际化公司合作研究的设计实践项目,不断完善这个工作体系,证实了本土设计创新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桥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