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项目区分理论下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研究
【6h】

项目区分理论下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写作思路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的相关理论

2.1 基础设施的内涵及作用

2.1.1 基础设施的范围界定

2.1.2 基础设施的作用

2.2 投融资基本理论

2.2.1 投融资的概念

2.2.2 投融资理论

2.3 项目区分基本理论

2.3.1 可销售性理论

2.3.2 经营系数理论

2.3.3 项目转化理论

2.3.4 政府边界理论

第3章 项目区分理论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现实考察

3.1 投融资方式类型概述

3.1.1 财政资金

3.1.2 债权融资

3.1.3 股权融资

3.1.4 项目融资

3.1.5 其他创新性投融资方式

3.2 基于项目区分的投融资方式适用性分析

3.2.1 公益性项目所适用的投融资方式

3.2.2 准经营性项目所适用的投融资方式

3.2.3 经营性项目所适用的投融资方式

3.3 基于项目区分的投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3.3.1 公益性项目投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3.3.2 准经营性项目投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3.3.3 经营性项目投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实证分析

4.1 实证方法介绍

4.1.1 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

4.1.2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

4.2 数据选取和说明

4.3 实证过程

4.3.1 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曲线拟合

4.3.2 公共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产出弹性计算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有效运作的建议

5.1 促进公益型项目投融资方式有效运作

5.1.1 完善财税制度

5.1.2 健全管理模式

5.1.3 挖掘内源性资源

5.2 促进准经营性项目投融资方式有效运作

5.2.1 转变投融资平台的公司治理模式

5.2.2 建立长期稳定的负债偿还体系

5.2.3 完善公共事业特许经营制度

5.2.4 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5.3 促进经营性项目投融资方式有效运作

5.3.1 深化经营性项目市场化程度

5.3.2 促进经营性项目独立运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城市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打破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而项目属性的正确划分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项目区分理论强调要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资主体、运作模式、资金渠道及权益归属等。
   文章主要以项目区分理论为依据,界定了能源系统、水资源和供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这六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通过现实考察总结了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所采用的各种传统性和创新性投融资方式,得出三类项目在理论上所适用的不同方式。公益性项目最适合财政资金和内源性融资,而准经营性和经营性项目对很多投融资方式而言都具备空间,只是适用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实际中,各类项目在使用投融资方式时并未发挥很好的效果,主要是还存在政府管理模式、财税制度、定价制度等方面的许多障碍。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达到最优匹配状态。而且,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的产出弹性远低于各类市场投融资方式筹到的社会资本的产出弹性,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各类项目的投融资方式有效运作的建议。主要包括完善财税制度、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完善定价制度、深化市场化程度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