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6h】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及其评论

1.3.2 国内有关研究成果及其评论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体系结构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剖析

2.1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理论分析

2.1.1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理论背景

2.1.2 经济增长趋同的基本含义及重要概念界定

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2.2.1 相关概念解析

2.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与方法

第3章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分析

3.1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算指标和测算方法

3.1.1 标准差分析

3.1.2 变异系数分析

3.1.3 基尼系数

3.1.4 泰尔指数

3.2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3.2.1 利用单一指标分析

3.2.2 利用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差异的产业分解

3.2.3 利用泰尔指数进行地区差异的区域分解

第4章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分析

4.1 σ趋同检验及空间效应

4.1.1 σ趋同检验

4.1.2 空间相关性分析

4.2 β趋同检验及实证分析

4.2.1 β趋同空间面板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及处理

4.2.3 模型估计及结论分析

4.3 俱乐部趋同检验及实证分析

4.3.1 俱乐部趋同空间面板模型设定

4.3.2 俱乐部趋同模型估计与结论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区域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关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问题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理论和方法剖析,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和趋同分析。在差异性分析部分,通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这四种测算方法,对1978-2009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趋同分析部分,首先利用加权变异系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σ趋同检验,并运用Moran'sⅠ指标和Moran散点图考察了我国实际人均GDP在区域间地理上的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将空间计量模型引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中,运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我国省域间经济增长的绝对β趋同和条件β趋同;最后,利用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俱乐部趋同情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现出扩大趋势,且第二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度最大,同时1993年以来地带间差距已上升为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σ趋同,地区间的经济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第三,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但存在条件β趋同,且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优于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同时对控制变量的分析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和开放化水平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政府消费则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势头;第四,我国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东、中、西部地区在各自区域内存在趋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