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中城市的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研究
【6h】

华中城市的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低碳城市

1.1.2 低碳建筑

1.1.3 城市化运动及产业转移为基础形成的中部崛起所带给华中城市的机遇和影响

1.2 研究的对象及区域

1.2.1 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

1.2.2 华中城市发展研究

1.2.3 华中城市的居住建筑分析

1.3 研究方法,意义及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路线

第2章 城市低碳居住建筑的国内外研究及实践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动态

2.2.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2.1.2 国外低碳居住建筑设计实践综述

2.2 国内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动态

2.2.1 国内的理论研究型综述

2.2.2 国内低碳居住建筑设计实践综述

第3章 低碳城市视角下国内外生态社区发展相关分析

3.1 国外的生态社区的建设现状

3.1.1 国外的生态社区的建设概况

3.1.2 国外的低碳型生态社区的实践案例

3.2 国外的低碳生态型社区的发展趋势及经验启示

3.2.1 国外的低碳生态型社区的发展趋势

3.2.2 国外的低碳生态型社区的建设对我国地启示

第4章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及目标研究

4.1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4.1.1 政府方面——缺少相关配套措施的支持

4.1.2 公众方面——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识淡薄

4.1.3 开发商方面——追求短期利益,将“生态”作为炒作手段

4.1.4 低碳技术方面——低碳研究与低碳实践脱节

4.1.5 专业人员方面——对低碳生态社区的理解不全面

4.2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相关评价体系

4.2.1 绿色生态化住宅小区的建设技术导则与要点对生态住宅评价的体系

4.2.2 中国的生态化住宅评估手册生态住宅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目标研究

4.3.1 华中地区低碳建筑的发展模式

4.3.2 碳金融

4.3.3 低碳交通

4.3.4 低碳建筑

4.3.5 相关政策法规

4.4 室外环境

4.4.1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室外环境的绿色邻里模式

4.5 配套实施

4.5.1 基于低碳交通模式的居住建筑周边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布置

4.5.2 基于低碳交通的社区服务设施布局

4.5.3 低碳的水环境设计策略

4.5.4 华中城市居住建筑能源利用的优势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探讨

第5章 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在华中城市的推广模式及后评价机制研究

5.1 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理念华中城市的推广模式研究

5.1.1 政策的指导及支持

5.1.2 市民的参与

5.1.3 设计理论的教育推广普及

5.2 华中城市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后评价机制研究

5.2.1 后评价机制的作用

5.2.2 后评价机制的构建原则

5.2.3 后评价机制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资源短缺和人们日益关注碳排放的问题将对与建筑环境相关的各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世界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处理有关碳排放问题,虽然很多层面上全球未能达成共识,然而,城市居民已经开始感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城市可从建筑界开始入手,为应对气候变化出一份力,这对建筑业是一大挑战和机遇。在建筑界,大部分相关讨论都集中排碳的技术方面,但研究表明,单一地依赖现有建筑技术并不能真正实现节能和CO2减排的最终目标。现代建筑基本的理念是“高舒适度与低能耗”相结合。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在建筑层面低碳设计大多体现在能量循环的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风能的利用装置、太阳能的利用装置等。根据统计,每年人类所消耗的能量之中建筑的能耗最大,所谓建筑能耗,包括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能,例如洗衣、烹饪、照明、空调、采暖等耗能,而又以日常的生活用能为最大,设备生产用能和材料次之,其中施工用能仅仅居于世界第三。所以节能则必然会成为衡量建筑品质未来的必要指标。而欧洲国家对于现代建筑基本的理念是:实现“高舒适度与低能耗”的结合,并尽量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浪费。
   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及城市化运动造就了华中地区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而城市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时气候变暖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所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多重社会力量推动下而形成的华中地区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将必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本研究报告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及相关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为目标体系的构建及相关设计策略研究,第三部分为低碳居住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推广及评价机制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