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系统在针刺抑制伤害性刺激中的作用
【6h】

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系统在针刺抑制伤害性刺激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针刺镇痛历史溯源

二、针灸镇痛的脊髓机制研究

三、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系统(DNIC)的特异性及临床意义

四、针刺镇痛的量效关系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讨论

1.电针频率、电针强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2.参与针刺镇痛的传入纤维

3.不同强度及不同针刺部位的针刺镇痛机制

4.DNIC系统对疼痛的抑制效应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伤害性刺激的镇痛效应差异,探讨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NIC)系统是否参与了电针的镇痛效应。
  方法:以人体和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四部分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用1mA、3 mA电针强度电针针刺正常清醒大鼠两侧足三里,观察针刺前后的机械刺激诱导的缩足反射。动物C-纤维反射实验,电刺激左侧腓神经皮肤感受野测得能诱发出股二头肌肌电(E MG)的Aδ,C-纤维反射阈值。以1.2倍C-纤维反射的阈值强度作为检验刺激,分别以不同强度,电针记录电极同侧、对侧足三里,记录电针前后0-5min检验刺激诱发的EMG变化。人体dQST试验挑选符合条件的10名知情健康志愿者入组为受试者,应用温度感觉分析仪给予左侧大鱼际一个4s47℃热灸的检验刺激,记录1min电针的条件刺激对检验刺激的影响。受试者分别在电针前及电针开始后30s,1min,1min30s和2min给出疼痛评分VAS值,分析不同强度电针前后VAS值的变化。人体RⅢ反射试验,给予左侧腓肠神经刺激,得出诱发股二头肌肌电的RⅢ反射阈值,并且以1.2倍的RⅢ反射阈值作检验刺激,分别以不同强度电针两侧足三里,并记录电针前及电针结束后0-5min诱发EMG的变化。
  结果:①动物行为学实验结果与人体dQST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动物行为学实验,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潜伏期是13.04±3.09(s)。阈值是13.28±3.02(g)。两种强度针刺后,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潜伏期和阈值均升高(p<0.05,n=10)。人体dQST试验,受试者疼痛评分VAS平均值是61.5±8.1。电针结束后,受试者疼痛评分VAS值降低,耐痛值增高(p<0.05,n=10)。且电针强度越大,大鼠和人体痛阈越高。②动物c-纤维反射实验和人体RⅢ反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C-纤维反射实验测得10只正常SD大鼠发生Aδ反射的阈值刺激(TAδ)为0.54±0.23mA,C-纤维反射的阈值刺激(Tc)为2.92±0.39mA。Tc、2Tc强度电针对侧足三里,在针刺结束后1min内,1.2Tc引起C反射反应的EMG减少,而0.8Ta强度电针对C反射反应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人体RⅢ反射试验测得10名受试者诱发出RⅢ反射的阈值刺激(TrⅢ)是7.95±1.8mA,电针强度增加,对EMG的抑制效果增强。
  结论:条件刺激对检验刺激的抑制效应随着电针强度的增大而增强,抑制时间随着电针强度的增大而延长。因此条件刺激作为可控参数,是决定针刺镇痛的关键因素之一。引起C-纤维反射的电针强度,抑制对侧C-纤维反射的EMG反应,起到镇痛的效果。针刺异神经节段支配部位所诱导的全身性镇痛效果,弥漫性伤害性抑制控制(DNIC)参与了针刺异神经节段部位的全身性镇痛作用,也可能有其他的镇痛机制参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