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区域两型农业发展水平研究
【6h】

我国区域两型农业发展水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两型农业的理论分析

2.1 两型农业相关理论分析

2.1.1 生态学理论

2.1.2 循环经济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两型农业内涵的界定

2.2.1 两型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2.2.2 两型农业与其它农业形态的比较

第3章 两型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3.2 两型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3.2.1 农村社会发展指标

3.2.2 农村经济发展指标

3.2.3 资源节约指标

3.2.4 环境友好指标

3.3 两型农业评价指标的筛选

3.3.1 指标的鉴别力分析

3.3.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3.3.3 指标的独立性分析

第4章 两型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1 两型农业评价模型分析

4.2 两型农业评价模型构建

4.2.1 PLS路径模型的基本原理

4.2.2 指标检验

4.2.3 PLS路径模型的构建

4.2.4 模型的检验

4.3 两型农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4.3.1 各地区指标间差异分析

4.3.2 各地区两型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2011年全国区域两型农业指标标准数据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于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该模式是新型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本文选择中国区域两型农业发展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两型农业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两型农业是对多种农业发展模式的高度概括,本文在学习三大相关农业发展理论的前提下,系统阐述两型农业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较其它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优势。从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四个方面广泛选取代表性指标,构建两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和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通过分析几种常用方法的不足,引入PLS路径模型对我国区域两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实证结果显示,2011年位居全国两型农业发展水平前10名中,除北京外,全部都是沿海省份。其次是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华北华中地区。相对落后的有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的几个省份。排名最后的是云贵高原、青海、西藏等地。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农业发展实情的政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