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DEA模型的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6h】

基于DEA模型的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碳排放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3.1 论文框架安排

1.3.2 论文框架结构图

1.3.3 研究方法、工具及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

2.1 能源消费的现状考察

2.1.1 能源消费的现状

2.1.2 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的现状

2.2 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考察

2.2.1 各地区碳排放量的统计描述

2.2.2 各地区碳排放的现状考察

2.2.3 我国各省市地区碳排放的比较研究

第3章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3.1 碳排放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3.1.1 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3.1.2 能源消费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3.1.3 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晌

3.1.4 产业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3.1.5 出口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3.1.6 其他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3.2 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2.1 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数据说明

3.2.2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4章 区域碳排放效率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4.1 我国碳排放效率模型的选择

4.2 研究变量的选择和处理

4.2.1 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4.2.2 Pearson相关性检验

4.2.3 环境变量的选择

4.3 基于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4.3.1 第一阶段计算结果

4.3.2 第二阶段SFA回归

4.3.3 第三阶段的计算结果

4.3.4 各省市碳排放效率排序表

4.4 各省市碳排放效率的聚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我国各省份资本存量数值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性导致了各种能源资源的重度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我国为此付出了严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背负着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与动力。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始终存在,同时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由于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因素很多,比如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制度环境、城市化水平、能源价格等,这些影响因各省(市、区)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我国各省市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差异较为复杂。如果不考虑各地区的差异而盲目地硬性规定该地区的减排任务,显然有失妥当。区域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深入了解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性才能为节能减排总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参照IPCC(2006)以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的方法,比较详细地估算了我国30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地区199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从碳排放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进行相互比较。实证结果发现: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各省(市、区)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这充分体现出本文所采用的模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优越性。从实证结果还可以明显看到,从整体上看,我国碳排放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提升空间很大。从横向来看,各省市碳排放效率水平差距逐年增大,碳排放效率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额增大趋势明显。最后对各省(市、区)的碳排放效率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我国的碳排放情况分为三种模式,即碳排放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
  最后,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路径进行思考。实现碳减排的目标,就要加快提高碳排放效率,制定出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碳减排政策。政府要加大对碳排放效率低的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碳排放高效区和低效区之间的相互沟通学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