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研究
【6h】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概述

2.1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概念

2.1.1 民办大学的概念

2.1.2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概念

2.1.3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与公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区别

2.2 道德与职业道德

2.2.1 道德

2.2.2 职业道德

2.3 医德与医德教育

2.3.1 医德的内涵

2.3.2 医德教育的含义

2.4 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

2.4.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迫切需要

2.4.2 培养高素质医卫人才的内在需要

2.4.3 加强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3章 民办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3.1 民办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取得的成绩

3.2 民办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3.2.1 医德教育思路模糊

3.2.2 医德教育内容陈旧

3.2.3 医德教育手段落后

3.2.4 医德教育平台单一

3.2.5 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3.2.6 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3.3 民办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方面的因素

3.3.2 学校方面的因素

3.3.3 学生自身的因素

第4章 改进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

4.1 理顺医德教育工作思路

4.1.1 建立起校领导亲自抓医德教育的领导机制

4.1.2 树立科学的医德教育理念

4.1.3 构建系统的医德教育体系

4.2 完善医德教育具体内容

4.2.1 加强中华传统医德教育

4.2.2 拓展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

4.2.3 重视医德规范与医疗法规教育

4.2.4 加强医学专业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学习和医务礼仪的培训

4.2.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6 开展校史教育,培育医学专业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

4.3 改进医德教育教学方法

4.3.1 优化医德课堂教学方法

4.3.2 创新其它医德教育方法

4.4 构建医德教育宽广平台

4.4.1 网络互动平台

4.4.2 图书馆服务育人平台

4.4.3 学生社团自主学习平台

4.4.4 社会实践平台

4.5 充实医德教育师资队伍

4.5.1 加强医德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4.5.2 加强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建设

4.5.3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医德教育意识建设

4.5.4 加强党政管理队伍医德教育水平建设

4.6 健全医德教育评价体系

4.6.1 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4.6.2 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4.6.3 医德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运用能力考核相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医德教育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民办高等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所培养的医学人才同样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
  本研究通过对湖南某民办高校、山东某民办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师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民办高等医学院医德教育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教育思路不清晰、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平台单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评价体系不健全。
  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主动转变医德教育观念,理顺医德教育思路,树立科学的医德教育理念,构建系统的医德教育体系;要完善科学的医德教育内容,加强中华传统医德教育,拓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重视医德规范和医疗法规的教育,加强人际交往的学习和医务礼仪的培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积极开展校史教育,培育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医学教育手段,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构建丰富的医德教育平台,有效运用网络互动平台、图书馆服务育人平台、学生社团自主学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医德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医德教育意识建设,加强党政管理队伍医德教育水平建设;要建立健全医德教育评价体系,做到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水平评价与实践操作能力评价相结合。只有这样,民办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