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6h】

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2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制分析

第3章 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及现状

3.1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及现状

3.2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及现状

3.3劳动力流动的演变趋势及现状

第4章 就业结构、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分析与论证

4.1就业结构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4.2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优化就业结构

5.2 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

5.3 消除制约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

5.4 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劳动力流动的增速也在不断下滑,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形式比较严峻。本文根据1998-2014年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从劳动力投入要素的角度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上,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被忽略。本文从劳动力要素投入情况的角度出发,具体分别从就业结构与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要素配置合理化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分类,并分别阐述了就业结构和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要素配置合理化影响的作用机理。再次,详细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劳动力流动的历史趋势和当前的发展现状,并以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了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指标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估量,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制造业中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的时间进行了具体测算,应用多部门增长核算法计算出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劳动力要素投入情况不利于我国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具体变现为:制造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时间约为2年,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为负。
  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的政策建议如下:优化就业结构;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消除制约劳动力留的制度壁垒;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以期通过以上建议促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要素配置合理化,进而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