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熹《杂学辨》研究
【6h】

朱熹《杂学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湖南大学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研究思路

1.3.2创新之处

第2章 《杂学辨》写作缘起与朱熹早期思想的演变

2.1《杂学辨》写作之社会背景

2.2《杂学辨》写作之思想背景

2.3《杂学辨》在朱熹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定位

第3章《杂学辨》其书及相关人物

3.1《杂学辨》写作时间

3.2《杂学辨》批评的对象及其著作

3.3《杂学辨》之体例及内容

第4章 《杂学辨》的本体之辨

4.1道德本原之辨:性命之原

4.1.1“性命观”主旨的分歧

4.1.2“道”之体用的分歧

4.2宇宙自然之辨:鬼神观

4.2.1朱熹与苏轼“鬼神观”的分歧

4.2.2朱熹与张九成“鬼神观”的分歧

第5章《杂学辨》的工夫之辨

5.1心性修养:中和与已发未发

5.1.1朱熹与苏辙对“未发”有无善恶的分歧

5.1.2朱熹与张九成在“戒慎恐惧”问题上的分歧

5.2道德实践:诚与行诚

5.2.1朱、张在“诚”之定义上的分歧

5.2.2朱、张在“行诚”思想上的分歧

第6章《杂学辨》的知行之辨

5.1朱、张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5.2朱、吕在知行观上的分歧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肖湘;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大学;
  • 学科 中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仁仁;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朱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