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治理
【6h】

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治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

1.1.1腐败问题亟待治理

1.1.2马克思人性理论的现实意义

1.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服务反腐败斗争

1.2.2创新马克思主义

1.3人性理论的研究状况

1.4腐败问题的研究现状

1.5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

2.1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2.1.1人的本性

2.1.2人的本质

2.1.3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关系

第三章人们对腐败问题的探讨

3.1腐败综述

3.1.1腐败的定义

3.1.2腐败现象的特点

3.1.3腐败现象的危害

3.2人们对腐败现象的诸多探讨

3.3当前反腐败工作的片面性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启示下的腐败治理

4.1启示之一:“恶”必然导致腐败

4.2启示之二:人的本质对“恶”的抑制

4.3由人的恶欲出发治理腐败

4.3.1构建完善的监督体制

4.3.2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建设

4.4由人的本质出发——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

4.4.1健全和完善已有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

4.4.2加强法制制度建设,促进公民参与法制化

4.4.3发展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的参政权利

4.4.4发挥统一战线的组织优势,拓宽和创建新的政治参与渠道

4.4.5不断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升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4.4.6营造妥协宽容的政治文化氛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非法摄取公共财富,从而严重破坏公平竞争原则、阻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社会现象,腐败可以说由来已久,至于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更是由于社会在公共权力监督的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缺失而出现了有禁不止的情形。 毋庸讳认,对于腐败及其治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没有象今人那样做过系统的阐述,但他们对于支配人们行为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对于虽为很多学者探讨过但却聚讼不已的人性,还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了不少极其精辟的见解。而恰恰在腐败得以产生的问题上,大量事实表明,人性的缺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内因决定的那样,腐败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亦离不开社会行为主体(即人)的活动及支配此种活动的意识,而恰恰马克思、恩格斯等在这方面有不少具针对性的阐述,使得人们在研究众说纷纭的腐败问题时有了一个不同一般的切入点,或者说有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上的向导。有鉴于此,对马克思的人性理论进行专门的探究无疑有助于我们澄清若干是非,消除很多糊涂观念。这样做,不仅能为我们揭示腐败产生的根源、寻找消除这一社会弊端的途径和方法提供思想上的指导,而且能使马克思的人性理论的真理性和实效性为更多的人所知晓,由此能达到对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更加准确、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回顾马克思有关人性理论的一应论述,将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基本轮廓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的屡见不鲜的腐败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表述,包括对它的定义、特点、危害以及人们对腐败现象的探讨和当前腐败治理的片面性等的道陈。 第三部分,通过概括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中有关腐败现象的论述,获得在对腐败治理上的启示,以及在启示的指引下,探讨防范及治理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