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VA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6h】

EVA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EVA研究综述

1.3.2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综述

1.3.3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本文的研究方法

1.5本文研究思路及其框架

1.6本文主要创新

第2章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2.1.2经营者的界定

2.1.3薪酬的界定

2.2经营者薪酬激励相关理论基础

2.2.1委托—代理理论

2.2.2激励理论

2.2.3内部人控制理论

2.3 EVA基本理论

2.3.1 EVA涵义

2.3.2 EVA调整事项

2.3.3 EVA计算公式

第3章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现状分析

3.1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特点

3.2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主要特点

3.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薪酬激励现状及问题

3.3.1年薪制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3.3.2股票期权激励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第4章基于EVA的经营者绩效评价

4.1 EVA与传统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的比较

4.1.1传统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优缺点分析

4.1.2与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相比EVA的优点

4.2 EVA与其他近期提出的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比较

4.2.1 EVA与REVA(修正的EVA)的比较

4.2.2 EVA与MVA(市场增加值)的比较

第5章基于EVA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计划设计

5.1高新技术企业EVA的计算

5.1.1高新技术企业EVA计算与传统企业EVA计算的区别

5.1.2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EVA调整事项的影响

5.1.3高新技术企业计算EVA的具体步骤

5.2基于EVA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型建立

5.2.1薪酬合同中直接以EVA作为考核指标

5.2.2薪酬合同中以“实际EVA减预计EVA”作为考核指标

5.2.3薪酬合同中以“本年EVA减上年EVA”作为考核指标

5.3基于EVA的红利银行计划设计

5.3.1 EVA红利银行概述

5.3.2基于EVA的红利银行计划具体设计

5.3.3 EVA红利银行功能及缺陷

5.4 EVA虚拟股票期权计划

5.4.1虚拟股票期权概述

5.4.2 EVA虚拟股票期权计划优势

5.5 EVA红利银行与虚拟股票期权结合计划

5.5.1 EVA红利银行与虚拟股票期权结合计划设计

5.5.2 EVA红利银行与虚拟股票期权结合计划的优势

第6章案例与分析

6.1背景介绍

6.1.1 YD公司概况

6.1.2原YD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方案

6.2原YD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计划的主要缺陷

6.3 YD公司实施基于EVA的经营者薪酬激励计划具体程序

6.3.1计算EVA用到的YD公司的财务资料

6.3.2 YD公司经营者实施EVA薪酬激励方案具体设计

6.4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活动载体,逐渐成为推进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迅猛发展的原因不外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这种创新的主体和本源却是掌握知识和创新知识的人。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励与约束高素质、高智力人才发挥其创新潜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者为研究对象,试图设计与高新技术企业特征和经营者人力资源特征相适应的薪酬激励模式-EVA红利银行计划与虚拟股票期权计划相结合的模式来激励经营者。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深入了解以往关于EVA和经营者激励的研究成果,分析其不足,进而确定本文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其次,回顾了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以及EVA相关理论,并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现状进行了分析。 第三,将EVA与传统经营者绩效评价指标及REVA、MVA指标进行比较,得出企业对其经营者进行薪酬激励时应采用EVA绩效评价指标的结论。然后,分析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EVA调整事项的影响,阐述高新技术企业计算EVA的步骤。 第四,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特点,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EVA红利银行计划与虚拟股票期权计划相结合模式,并对其运用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五,选取国内一家高新技术企业-YD公司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YD公司的分析,并结合第四部分所提出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一套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方案。通过在YD公司运用来检测其实用性,并对案例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