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
【6h】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3.1研究思路

1.3.2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城市交通系统

2.1.2城市土地利用

2.2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

2.2.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宏观互动机理

2.2.2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微观互动机理

2.3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影响因素

2.3.1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因素

2.3.2城市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反馈交通需求模型

3.1基本思想

3.2可达性指标

3.2.1可达性指标引入方法

3.2.2传统可达性指标模型及影响因素

3.2.3可达性模型建立

3.3土地混合利用率

3.3.1土地混合利用与居民出行分布相关关系

3.3.2土地混合利用与出行分布的相互作用模型

3.4模型建立

3.4.1出行生成模型

3.4.2出行分布模型

3.4.3方式划分模型

3.4.4模型循环运算

3.4.5迭代停止条件

3.4.6模型循环运算框架

3.5案例测试

第四章道路通行能力对区域土地利用的限制模型

4.1概述

4.2路段交通量与各小区土地利用密度的关系

4.2.1瓶颈路段的确定

4.2.2关键OD点对的确定

4.3瓶颈路段对各小区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分析

4.3.1基本关系

4.3.2敏感性分析

4.3.3路网交通负荷测定及交通瓶颈辨识模型研究

4.4瓶颈路段对小区土地利用限制模型的建立

4.4.1路网通行能力

4.4.2瓶颈路段对小区土地利用限制模型的建立

4.5土地开发余量模型

4.6案例测试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A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究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一方面分析了现有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局限与不足,尤其是出行生成和出行分布两个模块之间相互割裂,尝试将交通可达性和土地利用混合率两个指标引入交通需求模型中去,建立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反馈交通需求模型,加强各步骤之间的联系,并初步给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交通可达性的理论计算公式。
   另一方面,本文以瓶颈路段为基础,首先建立了路段交通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然后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路段交通量的变动对相关小区土地利用密度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并给出了敏感性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小区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测算方法的探讨,进而建立了最大强度增量约束模型。最后通过瓶颈路段和约束模型的限制,测算小区是否达到开发的最大强度,如达到上限,则需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没有达到上限,本文给出了土地开发余量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