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骨料及配合比试验研究
【6h】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骨料及配合比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混凝土使用带来的问题

1.1.2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研究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及砌块在世界各国的应用

1.2.2 再生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1.2.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砌体的研究成果

1.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研究范围小

1.3.2 基础研究不足

1.3.3 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供参考

1.3.4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研究结果离散性大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解决的问题

1.4.1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4.2 砖用再生骨料试验研究

1.4.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配合比试验研究

1.4.4 再生骨科生产工艺的探讨

1.4.5 结论和展望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砖用再生骨料试验研究

2.1 再生骨料的研究现状

2.1.1 再生骨料的性质

2.1.2 再生骨料的强化处理

2.1.3 再生骨料分类的研究现状

2.2 试验研究的目的

2.3 再生骨料实验内容

2.3.1 实验材料

2.3.2 再生骨料性质试验内容

2.3.3 再生骨料的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再生骨料级配试验结果分析

2.4.2 再生骨料堆积密度试验结果分析

2.4.3 再生骨料表观密度实验结果分析

2.4.4 再生骨料吸水率试验结果分析

2.4.5 再生骨料压碎值试验结果分析

2.4.6 煤渣骨料性质实验结果

2.5 再生骨料性质指标讨论

2.5.1 再生骨料级配讨论

2.5.2 再生骨料指标相互关系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配合比试验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2.1 因素及因素水平的选择

3.2.2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配合比

3.2.3 每组试块的试验性能指标及试验试块数量

3.3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实验方法

3.3.1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制作

3.3.2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试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

3.4.1 抗压强度

3.4.2 抗折强度

3.4.3 干燥收缩

3.4.4 抗冻性

3.4.5 吸水率

3.4.6 碳化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砖用再生骨料生产工艺

4.1 再生骨料生产工艺研究背景及现状

4.1.1 建筑垃圾的分类和组成

4.1.2 再生骨料生产工艺现状

4.2 砖用再生骨料生产工艺研究

4.2.1 生产工艺的特点

4.2.2 简单破碎生产工艺

4.2.3 简碎工艺的形式

4.2.4 简碎工艺的设备

4.2.5 简碎工艺的人员要求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垃圾的产量空前增加。一方面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GDP迅速增加,国力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渐尖锐。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是一种新型的墙体材料,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0%以上。实现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本文对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再生骨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再生骨料按照骨料中碎砖比例照和细骨料比例共得到三个系列15种再生骨料,并对这些骨料进行了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等性质试验。根据骨料类别的不同,一共得到7组配合比的多孔砖,并对其进行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和干燥收缩、抗冻性、碳化、软化等耐久性能。根据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对再生骨料的实际要求,本文提出了简单破碎生产工艺。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再生骨料的级配满足国标对天然细骨料的要求;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之间有强线性关系,可以用压碎指标综合反映再生骨料的性能,对再生骨料进行分类。
   2)再生骨料混凝土多孔砖的抗压强度较高,干燥收缩和吸水率较大,抗冻性和抗碳化性能较好。再生骨料的性能对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
   3)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再生骨料宜采取简单破碎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具有建筑垃圾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生产工艺分为四个步骤:建筑垃圾预处理--人工筛分--破碎--筛分四个简单步骤。简单破碎生产工艺有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组织模式。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作为一种绿色新型材料,如果国家提供有利的政策和相关规范规程的支持,将会成为一种发展前景极好的砌体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