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平山堂话本》试论
【6h】

《清平山堂话本》试论

代理获取

摘要

明嘉靖钱塘人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小说话本总集。本名《六十家小说》,共收录宋、元、明三朝小说话本旧作六十篇。由于洪氏编刊之时并未作过多修改,故全书基本保存了宋元话本的原始风貌。而就目前研究资料而言,以单篇形式保存的宋元话本旧作已寥寥无几,所以《清平山堂话本》自一问世,便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一份重要的原始材料。是书主要收集者及命名者马廉称其“在小说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再观各版文学史著作,对其在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均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与其地位相较,《清平山堂话本》的研究力度却远远不够。 中国古代,小说素称“小道”,文人耻为,相关小说研究则更少。直至明清二代,随着小说创作的日兴,其研究才逐渐走向繁荣,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等大家相继出现。但总体而言,其研究则是以评点为主,且以散论者居多。至近代,随着“小说界革命”的深入人心,小说逐渐与“经世致用”之学相结合,其地位日益见隆,创作与研究方兴未艾并蔚为大观。1923年,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出,遂成为小说研究成熟的标志,并为后世小说研究者们提供了参考的典范,影响波及直至今日。鲁迅先生虽未得见《清平山堂话本》一书,但对与之相关的宋元话本评价颇高,称其为“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胡适、郑振铎、孙楷第等学者的介入,将话本小说研究也逐渐推向纵深。其中,马廉将日本内阁文库影印的二十五篇小说话本以《清平山堂话本》为名正式刊印,后于宁波天一阁又得同版式小说话本十二种。之后阿英又发现了两篇残文。至此,共计二十九篇,仍以《清平山堂话本》为名刊行于世。而与之相应的小说研究亦由此不断深入,谭正壁、赵景深、胡士莹、程毅中等学者前贤于此书更是着力甚多,亦取得不少丰硕之成果。但整体而论,前辈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多集中于本事考证、作品断代等处,系统性稍显不足。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西方诸多文学批评方法、思潮逐渐引入国内。如何加以吸收并以此作为参照,指导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成为当前学界思考的一大问题。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结合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对《清平山堂话本》一书再作整理与评析,希望对其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同时也希望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具体至各章节处:绪论部分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针对“话本”一词内涵、外延的含混,从文体学意义上予以定性;二是从“说话”到“话本”的发展演变中探讨话本小说的特点。第一章,首先仍是借鉴、整理前辈学者之研究成果,从编者家世、亡佚作品、现存篇目断代等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其次,从洪楩家世源流出发,结合西方精神分析之方法,探讨洪氏编刊是书的原因,希望能有所突破。第二章,则将重点放在文本叙事艺术的分析上,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出发,考量是书故事类型、母题及总体叙事特色,尽量把握其中的叙事规律。第三章则从宏观分析入手,多角度探讨是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及其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