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交际诗的日常生活化研究
【6h】

魏晋交际诗的日常生活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 言

第一章 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前提和背景

第二章 交际诗的发展推进日常生活走向

第三章 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表现

第四章 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交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逐渐被学者关注。在交际诗中,赠答诗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赠答诗的研究颇多,而对于交际诗的探讨还有很大的空间。关于赠答诗的溯源、本质、归类已经有学者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其功用方面只是谈及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论证,而交际诗的功用恰恰也涵盖了赠答诗的功用。本文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以魏晋时期的交际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先秦时期交际诗的对比,研究其功能逐渐由君臣关系的政治上的言说,转变为士人日常生活的言说。这一时期的的赠、问、和、答、送、吊、贺等诗歌“意”中有“情”,注重的是个体日常生活之“用”。本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分别加以论述:
   第一章,阐述魏晋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前提和背景。一是对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承继,二是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先秦上层统治者同时也是礼仪与文艺活动的创造者,礼乐一体,使得诗歌通过各种礼仪将歌乐的言说形态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魏晋时期,“文”的地位的确立和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交际类诗歌的繁荣发展,创作的视角由歌功颂德转为士人的日常的生活情趣和友朋的往来。
   第二章,交际诗自身内容、形式和功用的变化推动了其功能的转变。内容逐渐拓展,涵盖文人日常生活的送别、饮宴、慰问、悼念、致谢、游园以至生活中的书信往来、联络情感等方面;形式上由四言逐渐向五言发展,易于情感的表达和真情的流露;功用上,魏晋交际诗体现着“诗用”与“诗美”的完美结合,注重两者的紧密联系,“用”而不“美”,便“行而不远”。
   第三章,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表现。魏晋时期,宴会诗、祖饯诗、山水诗最为盛行,而这些诗歌也广泛地应用于士人的宴饮和集会等人数众多的场合,有浓厚的创作氛围,使交际诗数量激增并极大地推动了其日常生活走向。交际诗在同僚、友朋、亲人间的应用。同僚、友朋间的赠送问答不仅是文学的互相交流与切磋,更体现了士人的一种群体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兄弟、兄妹之间的赠答在魏晋时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打破了先秦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使亲情的表达更加畅快淋漓。夫妻、情人间的赠答从东汉桓麟夫妇开始,在魏晋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现为拟代作品的增加,而且多为男性代言,思妇文本形成了一定的特征,与传统社会的婚姻观和性别规范下的妇女处境以及政教理念、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交际诗的日常生活走向对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魏晋到六朝以至唐代,文学的表现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除了赠、送、酬、答之外,又增添了表示赞美、劝勉、友好、怀念、祝贺、哀悼等日常感情的应制、奉和、寄、贺、悼、贻、谒、谢、献、投、示等赠答样式。此外,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也大大促进了魏晋以后交际诗的繁荣发展。
   综观整个魏晋时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交际诗不仅是诗歌史的浓缩,也是士人生活史、心灵史的浓缩。魏晋交际诗在历史内涵、艺术开拓上取得的成就,都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