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6h】

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一、问题的引出

(一)案例简述

1.中华环保联合会诉山东潍坊乐港食品排污案

2.自然之友诉云南曲靖陆良实业铬渣污染案

(二)案例聚焦

1.环保NGO实践中的身份风波

2.环保NGO为生态修复买单与否

3.环保NGO能力级别良莠不齐

二、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况

(一)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意义

(二)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面临的凸显问题

1.维权之困:起诉上的身份风波

2.维权之困:环境损害鉴定上的费用

3.维权之困:环保若干领域专业性不强

(三)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中遭遇问题的诱因

1.环保NGO面临的自身短板

2.环保NGO面临的外界不利影响

三、他山之石:环保NGO之相关实践借鉴

(一)有关起诉资格

1.法官与公益律师的积极作为

2.与时俱进的环境法院制度

(二)有关诉讼费用

1.财团模式的启示

2.给诉讼费用“上保险”

四、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对策

(一)积极提高环保NGO的自身能力建设

1.注重对环保公益律师的培养

2.建立环保基金奖励机制

3.提升环保专业水准

(二)正确对待环保NGO面临的外部不利影响

1.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

2.建立环保NGO与政府的良性关系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期,以中华环保联合会为代表的民间环保组织,提起多数环境公益诉讼却是缕缕碰壁。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维权救济成本高等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面临倒逼难题。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时面临的难题同样也是该制度生成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与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的法律规范没有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理论研究也多为介绍国外的理论与相关实践,尽管我国许多地方法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活动,但是这种实践仍需进步在理论与立法工作中作出回应。
  环保NGO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时,要面临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问题利益相关者中不乏政府、环境管理部门、污染企业、社会公众、司法机关等,而他们之间又涉及了环境公益与经济公益、环境私益与环境公益间的协调。基于这样的前提,环保NGO在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监督环境执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案分析,凸显环保NGO在环境司法中的问题,比较借鉴域外经验,从如何实提升环保NGO参与环境司法实践的热情,发挥法院、公益律师的能动性去辅助环保 NGO,建立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是本文所要探究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几个简单案例分析引入问题,以小见大的角度说明环保NGO在司法实践中遭遇的有关身份跟诉讼费用及能力上的困难;第二部分,通过数据与案例解析的方式介绍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国的现状,凸显出我国环保NGO司法能动性上的困境,同时分析原因梳理相应的因果关系;第三部分,简单介绍域外环境公益诉讼中在原告资格及诉讼费用上给予我国环保NGO带来的启示;第四部分,重点从环保NGO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分析,如何调动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能动性,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