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
【6h】

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国城市街道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

3.1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的美学要求

3.2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设计要素

3.3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的内容

3.4建筑符号学在外立面设计中的运用

第四章 中国城市街道特色创新中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第五章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人们对城市的印象,经常是通过城市街道获得的。“街”是人们感受城市环境最重要的地点,人们对某一特定地点的好与坏的感受,都是在街上完成。有意识地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步行环境中,是成功街景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城市街道设计中要提升街的环境效果,即创造高质量的街景,高质量的街景,是可以提供人与“街”环境的高效率交流,特别是人与建筑物之间的交流,这要求建筑物有比较宜人的尺度,有大量的细部,丰富而有变化,使人与建筑物能近距离地相互感染。沿街的建筑由于有了不同的高度、风格、体量和细部,从而使整体氛围变得丰富、热烈、亲切和更富有人情味。 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即来自街道,因此街道的景观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人们进入一座城市时,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它的街道景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很多街道设计“以车为本”,汽车使街道及其建筑物体量加大、细部处理丧失、景观失控。后现代设计的“以人为本”,揭示了高度重视与高度破坏之间的矛盾。城市街景的设计要讲究节奏和韵律,就街道而言,水平的天际线会给人乏味的感觉,无规则的天际线又给人杂乱无章的印象。因此,街道景观的设计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行人的兴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交流加速了文化的交融,国内各大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显著加快,原本独立发展的各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日益模糊,城市文化特征趋同。“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反映了城市街道文化的衰竭。近年来,历史遗产保护已成为城市街道更新中经常引起矛盾和冲突的焦点。城市街道“假古董”各行其是,西方强势文化的产物“欧陆风”泛滥成灾,以及对“山水城市”无限向往的回归自然的生命冲动,严重割裂了城市街道景观的历史延续性,严重破坏了城市街道整体的风貌特色。历史街区大拆大建,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被瞬间擦去,城市特色由于大量“即时环境”的建造而沦为平庸或丧失。而以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建筑风格为主要内容的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延续,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街道保护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而,此时此刻提出对城市街道特色创新研究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的人类聚居形态特征,有助于树立整体的保护意识,并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发展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