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
【6h】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本文的研究对象、目标与意义

1.1.1本文的研究对象

1.1.2本文的研究目标

1.1.3本文的研究意义

1.2本文选题的现有研究状况

1.3关于本文的写作

1.3.1本文的研究方式

1.3.2本文研究范围与使用词语的界定

第2章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现代谢十艺术的发展过程

2.1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回顾

2.2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的两种主要思想

2.2.1 80年代工艺美术的复苏

2.2.2 80年代工业设计的兴起

2.2.3两种设计思想的初步形成

2.2.4 90年代工业设计的发展

2.2.5 90年代工艺美术的发展

第3章 设计艺术研究的代表性理论

3.1设计作为造物艺术

3.1.1造物艺术的理论基础

3.1.2《论设计》:造物艺术理论的展开

3.1.3造物艺术论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3.2设计作为现代工业文化

3.2.1设计的“文化论”

3.2.2设计的“方法论”

3.2.3设计事理学

3.2.4设计文化论的特点与意义

第4章 设计艺术理论的比较研究

4.1设计本质的文化内涵比较

4.1.1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根源

4.1.2工业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其根源

4.1.3两种设计思想文化内涵的比较

4.2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主要差异

4.3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的主要共通之处

第5章 设计艺术理论的发展与问题

5.1设计艺术理论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5.1.1 80年代的理论发展脉络

5.1.2 90年代至2000年前后的理论发展脉络

5.1.3现今理论研究的趋势

5.2理论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与问题

5.2.1设计学科设置上的问题

5.2.2设计教育的问题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木80年代初,中国设计艺术发展的主线上分出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对80年代之前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它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中国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制造经验,重视设计与艺术的紧密联系;另一条则是对80年代之前工艺美术的批判甚至是否定,它批判工艺美术代表着农业经济模式下的手工艺生产,它强调建立立足于现代化工业经济模式之上的现代设计,它积极地向西方工业化强国学习,引进了现代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并定名为“工业设计”,它希望设计能推动国家的工业发展,并促进现代工业文化的形成。这样两条线索的交织发展就构成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设计艺术理论的主旋律。根据二者所使用的名称及其包含的理念、动机与目标,本文统称为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 工艺美术的典型理论是“造物的文化论”,其“文化”是立足于本土、立足于传统、立足于生活的,技术、工艺是它的表现手段,艺术是它的存在形式。工业设计的典型理论是“设计文化论”(设计事理学),其“文化”是文化与技术的统一,是“文化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它既具有认识的能力,也具有实践的能力,它主要是一种思维与观念。 工艺美术是“大艺术”,设计从属于艺术,设计的目标、概念、理论、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以艺术为主的。另一方面,设计(造物艺术)又是艺术的原点。它追求的是最深层的文化,其主题是“文化”。工业设计是“大设计”,它的文化是宽泛的,它追求的是“文化”背后的、主导整个人为事物系统的思维力量,其主题是“思维”。它们都在各自的方向直探到底:工艺美术探到艺术之根,“造物的文化论”是艺术与文化的原点;工业设计探到设计之根,设计事理学是所有设计活动的思维指导。 以设计(Design)的名义,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强调现代设计观念,反对设计领域内的“纯美术”思想;它们的研究内容都是以产品为中心,然后扩展到整个设计领域;它们都建立了以“文化”为重点的理论框架,并在90年代末广泛展开理论体系的学术研究。这些共通之处也显示了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80年代之后设计理论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设计哲学(文化、本质)——设计概论(理论框架)——设计体系(理论内容)——重点专题。在设计理论发展中,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是并列的两种具有不同侧重点的理论,它们是设计理论主干上的两条平行分支。此外,在这条主干上,还有横向上的两个层面的理论研究:也即是设计哲学层面上对设计本质、设计体系的宏观建构:与设计“知识”层面上对设计框架中子体系、子学科的充实与完善。前者着眼于从哲学、历史、社会的大视野去定义设计、规划设计、发展设计,后者则着眼于在具体的理论范畴、逻辑论证中去解释设计、分析设计、实践设计。80年代的设计理论,其主题主要集中在设计的“文化”意义上,主要作用在于“思想”的启蒙。90年代,设计理论逐渐形成体系,各种设计(艺术)的“概论”络绎不绝的出版发行,相应的各种设计丛书纷纷出版。理论研究慢慢向“学术”的方向转变,即在“思想”大致划出的框架中作精细、规范、严谨的“学术”构建。尽管在设计理论研究的大方向上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关于设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不同理解的区别己不构成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倡创新、提倡成果转化的大环境下,设计理论如何指导、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环节成为了首要的内容。因此,紧贴设计实践的设计心理、设计管理、设计方法等内容就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专题。对于设计而言,艺术的灵感或许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对设计进行定性化、定量化、程序化、系统化的分析与操作却是可以实现的。这个实现的过程也将是设计真正成为现代学科的过程。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与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与设计艺术理论、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相比,设计艺术实践的发展是缓慢的。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更靠近艺术,或者说更不需要技术(乃至国家的工业体系)支撑的平面、广告等设计门类发展较快,而最能体现现代设计意义的工业产品设计则是发展最为缓慢的。脱离了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脱离了国家的工业制造体系,所谓的创新也就无法真正地影响、改善现代生活,只能主要是零散的新鲜创意、短暂的流行样式,无法构成知识体系,是难以可持续发展、难以有长远生命力的。 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的困境主要在于理论与实践发展不相称而产生脱节,一方面,设计理论相对于现实显得理想化,难以真正指导设计实践;另一方面,设计实践无法为理论提供充分的素材。现今设计理论的发展,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哲学原理、科学原理层面上的理论构建;另一方面主要体现为引进国外较成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结合中国设计实践加以阐发。相对于薄弱制造业基础上的设计实践而言,这些理论无疑都是超前的。 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廉价密集劳动力为特征的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快走到尽头,以社会整体“和谐”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必然要取代它。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设计理论必然是超越设计实践的,而它的历史任务则在于为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奋斗的理想,为设计实践提供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设计的发展。当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制造业渐成规模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之时,设计理论、设计实践、设计教育之间,设计院校、设计行业、企业之间也将形成良性的互动。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将在相同层次的水平上相互促进,植根于生产、生活的设计实践将为设计理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而设计理论亦将重新出发,循着生活、艺术不断前进的脚步,去探寻理论的未知之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