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
【6h】

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1.3.2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研究综述

1.4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

2.1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

2.1.1“港-钢”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必要性

2.1.2“港-钢”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目标

2.1.3“港-钢”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意义

2.2“港-钢”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技术分析

2.2.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一般模型分析方法

2.2.2基于协同学理论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型

2.2.3基于德尔菲法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因素分析

第3章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现

3.1“港-钢”供应链协同层级分析

3.1.1“港-钢”的战略层协同

3.1.2“港-钢”的战术层协同

3.1.3“港-钢”的运作层协同

3.2“港-钢”供应链协同的实现机制

3.2.1信任机制

3.2.2激励与约束机制

3.2.3规范化和标准化机制

3.2.4信息共享机制

3.2.5团队合作机制

第4章供应链协同管理在上港罗泾码头公司与宝钢浦钢公司的实现

4.1上海港罗泾码头公司与宝钢浦钢公司运营特点

4.1.1罗泾公共码头运营特点

4.1.2浦钢分公司运营特点

4.2上港罗泾码头公司与浦钢公司的供应链协同要素分析

4.3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港区规划设计

4.4基于供应链协同的业务流程优化

4.4.1生产管理流程优化

4.4.2物流配送流程优化

4.4.3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优化

4.5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技术集成

4.5.1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集成

4.5.2公共码头与钢厂物流配送服务技术

4.5.3公共码头与钢厂物流电子信息交换技术

4.6供应链协同运行的风险预防与规避

第5章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港口作为沟通世界的枢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随着我国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对港口投资的重视,港口也在不断寻求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积极转变港口传统的装卸、存储、运输角色,逐渐迈向现代化物流服务型港口。因此,港口整合资源,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以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供应链协同管理对港口发展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合作中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港口功能定位单一;信息共享程度低,无法通过信息系统整合整个物流链;生产计划不精准,无法实现企业精准配送;码头“一站式”服务功能较弱,不能满足专有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等问题。综合运用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协同力学模型和德尔菲法分析出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供应链的协同影响因素。对供应链协同的战略层、战术层、运作层进行详细的层级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公共港口企业与钢铁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五个主要方面的实现机制。 本文将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结论应用于上海港罗泾矿石码头公司与宝钢浦钢分公司的实践中,应用协同学理论重点分析了上海港与浦钢公司的协同影响因素、子因素和次级子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从战略层的港区规划设计、战术层的业务流程优化、运作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以及风险预防与规避等方面证实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和协同实现机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解决了供应链协同管理难题,增强了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了港口物流业与钢铁制造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供应链协同层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港—钢”协同实现机制。研究结论应用于上港罗泾分公司和浦钢公司的实践中,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