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危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表述
【6h】

国家危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以抗日战争为中心的表述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综述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国家危机下的战时经济与民族凝聚力

2.1 国家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2.1.1 生产资料遭抢夺、破坏严重

2.1.2 国家财政收支困难

2.1.3 正常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缺失

2.2 战时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2.2.1 资源统制与管理

2.2.2 财政及会融政策

2.2.3 厂矿内迁和大后方经济实体重建

2.2.4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2.2.5 对敌经济封锁

2.3 战时经济是民族凝聚力的物资基础

第3章 国家危机下的政治动员与民族凝聚力

3.1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民族凝聚力发展

3.1.1 中国共产党最先号召“团结”反对侵略并付诸实践

3.1.2 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时局和统一战线理论

3.1.3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抗同民族统一战线

3.1.4 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关系

3.2 国民党调整政策顺应民族凝聚力发展趋势

3.2.1 国民党早期探索和推动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尝试

3.2.2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与蒋介石“庐山讲话”

3.2.3 国共在党政军三方面的全面和解

3.3 政治动员阶段性推进民族凝聚力发展

第4章 国家危机下的救亡文化与民族凝聚力

4.1 救亡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4.1.1 文化的定义

4.1.2 救亡文化与救亡运动

4.1.3 救亡文化的勃兴

4.2 救亡文化的内聚外抗两重性

4.2.1 救亡文化的感召力与社会影响

4.2.2 文化抗战与反汉奸斗争

4.3 救亡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拓展

第5章 国家危机下的军事斗争与民族凝聚力

5.1 国防计划与国防理论

5.1.1 国防机构与战时指挥体系

5.1.2 国防资源的统计与调配

5.1.3 对日作战战略构想

5.2 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局部抗争

5.2.1“东北抗战”

5.2.2 淞沪抗战

5.2.3“长城抗战”

5.2.4 三次局部抗争的阶段性区别及其意义

5.3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正面战场

5.3.1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5.3.2 抗战中后期的重要会战

5.4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游击战及根据地抗争

5.4.1 敌后游击及根据地斗争独特的抗争方式

5.4.2 敌后游击和根据地斗争的强大战斗力

5.5 军事斗争是民族凝聚力的目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危机和民族凝聚力是两种抽象的社会现象,它们存在联系,但不是直接联系。本文力求以具体社会事件和实际变化来建立两者联系,在民族凝聚力研究上作探索性创新。危机须经一系列具体的社会变化或运动才能导致凝聚力的变化,对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带来的国家危机,极大展现并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危机带来的社会变化或运动,通过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四个方面分析,可概括出国家危机下社会的具体形态及变化。政治是感知和起指导作用的因素,留日学生最早感知了国家危机,此后随着国家危机越来越迫近,越来越严重,包括中左势力和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分子皆投身救亡事业,中国共产党科学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这个理论是民族凝聚力的最好体现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文化散播和动员救亡意识,国家危机下的文化源自广泛的群众救亡运动,救亡文化放大和扩散了危机意识,广泛鼓动了救亡意识,并使两者呈现出常态性,与社会上具体的军事、经济的总动员类似,文化在心理和思想上进行了总动员。经济是物质基础,以积极统制、货币政策、对敌经济封锁和大后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战时经济政策,是消除国家危机的物质基础,同时,战时经济政策使在外部压力存在的同时,内部(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矛盾得到了最大程度避免。军事是消除国家危机的唯一最终手段。日本入侵最终以军事手段解决,作为一切行为指向的目标,军事斗争使行为有目标,也保证了行为得以存在并延续。
   通过对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四个层面的分析,建立了从国家危机到民族凝聚力的清晰的逻辑联系,他们具有相关性,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国家危机必然提升民族凝聚力,两者间不是严格的数量级的相关,而是抽象的在有无强弱意义上的相关,并且这个相关不是一直持续的,一个变量消亡,另一个变量升华。
   此种从民族凝聚力发展过程来研究民族凝聚力及其历史意义的尝试,是对民族凝聚力的直观研究,针对具体事件,以可感知的变化为考察对象,有别于以基础、条件等抽象角度的研究,毫无疑问直观研究更有说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