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6h】

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研究

1.4.1“教体结合”与“体教结合”的概念

1.4.2 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诠释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现状分析

2.1 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

2.1.1 举国体制对中国竞技体育所发挥的作用

2.1.2 举国体制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所存在的弊端

2.2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北京奥运会为例

2.2.1 2008北京奥运会前五位奖牌分布及比较分析

2.2.2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奖牌分布及分析

2.2.3 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女运动员获奖牌比率分布

2.2.4 2008北京奥运会田径和游泳奖牌榜比较分析

2.2.5 2008北京奥运会中中国竞技体育的优势

2.3 举国体制下的中国学校体育

2.3.1 举国体制下中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2.3.2 举国体制下中国学校体育的优势

2.3.3 举国体制下中国学校体育所存在的弊端

第3章 国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

3.1 国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优势

3.1.1 国外竞技体育的优势

3.1.2 国外学校体育的优势

3.2 科技促进国外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3.3 竞技体育强国人才培养机制对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启示

3.3.1 美国

3.3.2 俄罗斯

3.3.3 德国

3.3.4 澳大利亚

3.3.5 日本

第4章 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间的互相作用及发展方向

4.1 中国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

4.1.1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的推动力

4.1.2 竞技体育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地位

4.1.3 竞技体育形成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增强学校凝聚力

4.2 “教体结合”模式是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之势

4.2.1 体育回归教育的长期战略思考

4.2.2 优化体制改革以“教体结合”为过渡发展模式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举国体制”在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1.2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模式

5.1.3 适当调整运动员培养机制

5.1.4 发展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改变青少年对体育的错误认识

5.1.5 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中国体育需要更深入彻底的改革

5.2 建议

5.2.1 转变观念,变竞争为参与

5.2.2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

5.2.3 体育回归教育,教体结合

5.2.4 竞技体育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学校体育发展

5.2.5 加强体育科研建设,用科学技术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的情况

尾注:

展开▼

摘要

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并提出建设途径,对合理实施学校体育教育,促进竞技体育回归校园,真正实现教体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纵观世界其他奥运会举办地国家,奥运会后都会产生一系列效应,被称为“后奥运效应”。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特征,主要表现为:竞技体育的成绩进入低谷状态,同时竞技体育体制也进行部分改革。对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后奥运时代中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情况,再联系现阶段中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应该实现教育和体育相结合(以下简称“教体结合”),由中国的教育系统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并且这种方式应当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届奥运会的骄人成绩证明了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成功实施,然而中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才的培养却形成了一种教体分离、独立运作、自成体系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技体育朝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这种旧有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始终没有完全融入教育大环境体系,使得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与体育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难以提升,竞技体育运动员人才的教育培养与运动训练不能实现优化整合;对提升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内涵、推进竞技体育运动员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和专项运动后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无法形成一种保障体系,大批的竞技体育运动员退役后便“失业”,这种模式在多年的运行中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优秀竞技体育运动员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关系到中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从体育回归教育的长期战略思考,以为过渡发展模式,优化体制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法规体系,采用全面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具有竞技运动天赋的学生通过和谐体育与和谐教育的塑造,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竞技体育运动员,以早有准备、运筹帷幄的知识和素养应对终止运动生涯后的各种局面,确保竞技体育人才按照运动训练和素质教育的轨迹和谐发展,充分挖掘运动员潜力,推动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索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以教体结合的过渡为长期发展模式,优化体制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为实现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作出理论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