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
【6h】

网络舆情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当前中国网络舆情概况及特点

2.1 当前中国网络舆情概况

2.1.1 中国网络发展概况

2.1.2 中国网民基本状况

2.1.3 民众用网络表达舆情渐成气候

2.2 当前中国网络舆情特点

2.2.1 倍受青睐的民意表达新渠道

2.2.2 网络舆情热点集中在社会建设

2.2.3 网络舆情的现实影响力巨大

2.2.4 网络舆情有偏激不良倾向

第三章 网络舆情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

3.1 干群良性互动新渠道沟通作用,便于国家机关了解民情畅通民意

3.2 聚智作用,为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带来原生态民声

3.3 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广泛全面深入的监控信息

3.4 促进作用,有利于深层次矛盾的解决

第四章 网络舆情给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

4.1 党政部门应对网络舆情能力面临挑战

4.1.1 部分干部轻视网络舆情

4.1.2 部分干部回避、无视网络舆情,置之不理

4.1.3 部分干部对不愿面对的网络舆情一堵了之

4.1.4 不少部门面对网络舆情反应迟钝

4.1.5 不少部门骤然面对网络舆情时仓促表态

4.2 部分传统执政模式面临挑战

4.2.1 有些基层习惯于滥用专政力量

4.2.2 有些部门处理态度简单粗暴

4.2.3 有些部门漠视群众知情权,固守不透明的披露制度

4.2.4 不少部门在网络时代不善于通过网络来密切联系群众

4.3 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挑战

4.4 维持社会政治稳定能力面临挑战

第五章 善用网络舆情,改进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

5.1 高度重视网络舆情

5.1.1 把网络舆情放到执政能力建设高度来抓

5.1.2 要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常设机构建设

5.1.3 要加强涉网立法

5.1.4 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

5.2 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机制建设

5.2.1 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的规划工作

5.2.2 鉴别描述网络舆情

5.2.3 对网络舆情归因分析,作出相应科学预测

5.2.4 对消极信源产生预警

5.2.5 部门情报共享,及时联动处置

5.3 加强权威信息渠道建设

5.3.1 加强官方信息发布制度建设

5.3.2 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

5.4 把握信息披露技巧

5.4.1 争取舆情引导的“第一落点”

5.4.2 把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

5.4.3 学会打信息发布组合拳

5.5 增强“疏导”的理念和能力

5.5.1 培养和引导网上“意见领袖”

5.5.2 加强网评员队伍建设

5.5.3 加强网民教育和引导其自我教育

5.5.4 网络舆情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庞大的网民群体。《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的网络舆情,在社会生活中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网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对于网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通道”。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汇聚民情、畅通民意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关注网络舆情,有助于各级国家机关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提升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
   当前中国网络舆情概况包括:中国网络发展概况;中国网民基本状况分析;用网络表达舆情渐成气候。中国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倍受青睐的民意表达新渠道;网络舆情热点集中在社会建设;网络舆情影响力巨大;网络舆情有不良偏激倾向。
   网络舆情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包括:促进作用,有利于深层次矛盾的解决;监听作用,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广泛监控信息;聚智作用,为公共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带来原生态民声;沟通作用,党群良性互动新渠道,便于了解民情畅通民意。
   网络舆情给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挑战有:舆情引导模式和能力面临挑战;执政模式面临挑战;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挑战;维持社会政治稳定能力面临挑战。
   善用网络舆情,改进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包括: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着力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常设机构建设、加强权威信息渠道建设、把握信息披露技巧、增强“疏导”的理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产生更大的合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处置机制建设;促有序参政,推动深入改革,作为执政能力提升的动力系统;研究机构要加大网络舆情与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