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研究
【6h】

中国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虽然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配置受到诸多制约和限制,但现实中土地隐形交易大量存在,地方存在大量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各地也对农村土地资产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统筹城乡发展形势下农村土地资产化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途径。构建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对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集体和农民权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内涵,从产权经济学和资源配置的角度诊断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制度缺陷,分析农村土地资产化的驱动力和推阻力,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建农村土地资产化的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⑴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前提,一是产权界定要明晰;二是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使土地在不同的产权主体之间流动。农村土地资产化,主要是受市场化体制环境、制度变迁、工业化与城市化、农业劳动力转移、主体经济利益诉求和政府角色转型等的驱动,各项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有机的系统,合力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进程。⑵在市场化机制运行环境中,农地产权的明晰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农地产权的明晰主要体现在明确集体土地使用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权能等。⑶市场是实现农村土地资产化的主要方式,但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干预。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实现也依赖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相关外部环境的驱动。⑷产权转移和收益实现是农村土地资产化的结果。构建收益分配机制,是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保证土地产权制度高效运转的关键。收益分配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利益对应原则,并应结合地区差异等确定适宜的分配比例。⑸通过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加强农地非农化及节约集约用地监管、完善农村土地价格机制等保障农村土地资产化的实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