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6h】

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理论意义

1.1.4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

1.2.1 有关水资源配置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水资源配置理论基础

2.1 水资源产业概述

2.1.1 水资源产业的内涵及分类

2.1.2 水资源产业的特点

2.1.3 水资源产业的发展模式

2.1.4 水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2.1.5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1.6 水资源产业的地位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界定

2.2.2 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2.3.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界定及配置范围

2.3.2 水资源合理配置属性

2.3.3 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法

2.3.4 水资源合理配置供需理论

2.3.5 基于“经济—水资源-社会”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3.1 “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系统的交互作用及特征

3.1.1 “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系统的交互作用

3.1.2 “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系统的特征

3.2 水资源合理配置运作机制

3.2.1 水资源合理配置影响因素

3.2.2 水资源合理配置目标

3.2.3 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3.2.4 水资源合理配置形式

3.2.5 水资源合理配置手段

3.2.6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调节机制

3.3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体系

3.3.1 完善的供水网络体系

3.3.2 健全的水法规体系

3.3.3 完备的水指标体系

3.3.4 实时的水信息体系

3.4 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

3.4.1 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的建立

3.4.2 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目标函数的确定

3.4.3 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约束条件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

4.1 现状年需水量、供水量分析

4.1.1 需水量分析

4.1.2 供水量分析

4.2 需水、供水预测分析

4.2.1 需水预测分析

4.2.2 供水预测分析

4.3 水资源供需均衡分析

4.3.1 水资源供需分析基本原则与要求

4.3.2 水资源供需分析步骤与内容

4.3.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4.3.4 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综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5.1 水资源合理配置全集指标

5.1.1 建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5.1.2 建立指标体系全集的方法

5.1.3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全集的建立

5.2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的筛选

5.2.1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筛选的方法

5.3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方法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5.3.2 层次分析法

5.3.3 专家分析法

5.3.4 灰色关联分析法

5.4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标准的制定

5.4.1 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标准的原则和要求

5.4.2 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标准的依据

5.4.3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标准的确定

5.5 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5.1 社会合理性指标

5.5.2 经济合理性指标

5.5.3 生态环境合理性指标

5.5.4 效率合理性指标

5.5.5 开发合理性指标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辽宁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6.1 辽宁省水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辽宁省概况

6.1.2 辽宁省水资源特点

6.1.3 辽宁省水资源配置现状

6.1.4 辽宁省水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辽宁省经济发展布局及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格局

6.2.1 辽宁省经济发展布局

6.2.2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格局

6.3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思路及主要举措

6.3.1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思路

6.3.2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手段及采取主要举措

6.3.3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形式及采取主要措施

6.4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及实施效果分析

6.4.1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4.2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评价

6.4.3 辽宁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典型实证—辽宁省葫芦岛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7.1 葫芦岛市概况

7.2 葫芦岛市供水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7.2.1 葫芦岛市水资源与经济、环境、社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7.2.2 已建供水工程对葫芦岛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贡献度分析

7.3 葫芦岛市“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系统的构建

7.3.1 葫芦岛市“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系统的构成

7.3.2 葫芦岛市复合系统下系统(SD)模型的建立

7.4 葫芦岛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区间多目标非线性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7.4.1 水资源合理配置区间多目标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7.4.2 水资源合理配置区间多目标非线性模型求解免疫遗传算法

7.5 葫芦岛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及实施效果分析

7.5.1 葫芦岛市2020年需水量预测

7.5.2 葫芦岛市2020年供水量预测

7.5.3 葫芦岛市2020年水平年供需分析

7.5.4 葫芦岛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设计

7.5.5 配置方案效果分析

7.5.6 保障措施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优化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策与建议

8.1 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8.1.1 健全完备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

8.1.2 在总量控制原则下合理配置“三生”用水和“三产”用水

8.1.3 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实行用水计划管理

8.2 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

8.2.1 建立水市场机制

8.2.2 加快节水型社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8.2.3 建立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机制

8.2.4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8.3 加强水资源管理

8.3.1 加强城市水源地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

8.3.2 提高节水管理能力与意识

8.3.3 建立水源地监控系统

8.3.4 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

8.4 加强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8.4.1 加强信息采集

8.4.2 完善网络传输

8.4.3 完善信息储存

8.4.4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

8.4.5 完善水资源应用系统

8.4.6 完善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

8.4.7 建立标准体系

8.4.8 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8.5 加强水资源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8.5.1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8.5.2 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攻读博士期间获奖情况

展开▼

摘要

水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定性指标,缺水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水危机已严重制约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本论文运用多目标规划分析法、关联度分析法、数理模型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水资源产业理论、经济学理论、水资源配置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关原理和方法阐述水资源供需分析原理,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建立基于EWS系统的复合水资源配置系统,揭示水资源合理配置机理,并运用实证分析验证水资源配置模型和配置机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保障措施,寻求解决或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区域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寻找一种新的水资源配置观念和发展模式,以解决制约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缺水问题。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表现在:
  (1)本论文利用灰色关联度与倍差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一个城市已有水源工程对经济、社会效益的贡献度。本论文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非线性—逻辑自回归耦合预测模型,提高了城市需水预测精度,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新路。
  (2)构建区域经济—水资源—社会复合(EWS)系统,全面剖析了经济、社会、水资源系统间及系统内部传动规律,并得出水资源供给充足与否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并能对水资源系统本身的持续发展产生联动影响的结论。本论文构建的区间多目标非线性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突破了以往对水资源配置研究视角单一的不足。
  (3)本论文主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解决水利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从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效率合理性、开发合理性五个方面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评价体系。
  (4)本论文构建了基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演化模型,以帮助相关区域形成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核心构筑起的各产业相互协调的产业体系,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