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位获得的高校学术职业流动的效益分析
【6h】

基于地位获得的高校学术职业流动的效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地位获得”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学术职业流动”的研究

1.2.3 关于“学术职业流动效益分析”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地位获得:学术职业流动的重要动因

2.1 地位与地位获得

2.1.1 地位

2.1.2 地位获得

2.2 学术职业与学术职业流动

2.2.1 学术职业

2.2.2 职业流动与学术职业流动

2.3 地位获得与学术职业流动的关系

2.4 “地位获得”驱动学术职业流动的动因分析

2.4.1 社会学动因:学术职位提升

2.4.2 政治学动因:学术权力增强

2.4.3 经济学动因:经济收入增长

2.4.4 文化学动因:学术声望提高

第3章 学术职业的流动成本分析

3.1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归因分析

3.1.1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内部归因

3.1.2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外部归因

3.2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构成的分析

3.2.1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类别

3.2.2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项目

3.3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计量

3.3.1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计量的基础

3.3.2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的一般计量内容

3.3.3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计量的方法

第4章 学术职业的流动收益分析

4.1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实现的条件分析

4.1.1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4.1.2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实现的必要条件

4.1.3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实现的充分条件

4.2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构成的分析

4.2.1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的类别

4.2.2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的项目

4.3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的计量

4.3.1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计量的基础

4.3.2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的一般计量内容

4.3.3 学术职业流动收益计量的方法

第5章 地位获得驱动下的学术职业流动效益模型

5.1 地位获得驱动下学术职业交流“成本——收益”分析的意义

5.2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与收益的相关性

5.3 学术职业流动的效益模型

5.3.1 “成本——收益”分析的一般方法

5.3.2 学术职业流动效益模型及其解释

5.4 学术职业流动中效益模型的机理

5.5 学术职业流动效益模型的评价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基于地位获得的学术职业流动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对丰富学术职业流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研究既能为研究学术职业科学、合理的流动与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也能为流动组织与流动教师个体的实际行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认为地位获得是学术职业流动的重要动因。流动教师个体根据客观条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基于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流动的决定,最终结果都指向一定的地位获得。根据地位获得理论,学术职业流动过程中“地位获得”方式表现为:学术职位提升、学术权力增强、经济收入增长以及学术声望提高。
   学术职业流动需要相关的流动组织、个人投入一定的资源来支持和完成流动,实现预期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语言讲,这就是——学术职业流动需要成本。学术职业流动的成本归因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进行。内部归因分为个体和家庭两个方面,包括:个体对经济利益的预期,对个人已有素质养成的投入,经济因素对流动个体家庭的心理影响。而对归因的外部因素,主要从流动个体与社会发生联系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考察与归纳。本文从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构成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学术职业流动成本进行计量。
   学术职业流动可以产生效益。学术职业流动收益的实现有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但找不到充分条件(或者无法建立这一条件)。与成本相对应,收益分为直接与间接收益,同样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具体的构成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学术职业流动收益进行计量。本文中对成本与收益的计量都是针对其中可用货币进行表征与计量的物质性资源,以便于统计、研究与比较。
   学术职业流动成本与收益是相关的,但是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简单的线性相关,还会受到学术职业流动个体的主观影响。本文构建学术职业流动中的效益模型,即:将收益减去成本,得出净收益。这样的构建模型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并且可以引入与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的方法进行定量核算。所以应用此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学术职业流动现象,并有指导意义。此外,由于成本和收益在时段上的差异会造成对全部成本、收益的类别及项目的多种基准的“单位”成本及“单位”收益,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