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的双重影响及应对研究
【6h】

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的双重影响及应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研究

1.2.3 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基本概念及主要观点

2.1 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1.1 新媒体的涵义及分类

2.1.2 新媒体的特征

2.1.3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关于大学生成才概念的界定

2.2.1 大学生成才的含义

2.2.2 大学生成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

2.2.3 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影响因素

2.3 关于新媒体与大学生成才关系的基本观点

2.3.1 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媒介因素

2.3.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应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2.3.3 思想性与关注度相结合应成为新媒体建设的重点

第3章 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的双重影响及原因分析

3.1 调研的对象、路径和方法

3.2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状况及影响分析

3.2.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3.2.2 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状况分析

3.2.3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双重影响分析

3.2.4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双重影响分析

3.2.5 新媒体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双重影响分析

3.3 制约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积极影响作用发挥的原因分析

3.3.1 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

3.3.2 新媒体建设和发展层面的原因

3.3.3 高校在新媒体认识和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

3.3.4 大学生主体方面的原因

第4章 基于大学生成才的新媒体建设管理对策

4.1 政府主导,完善和强化对新媒体运行的法律法规和管理

4.1.1 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4.1.2 强化政府各部门单位对新媒体的管理

4.2 疏堵结合,提升高校新媒体管理水平

4.2.1 加强教育,多渠道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

4.2.2 强化管理,专兼结合提高新媒体管理质量

4.2.3 培育健康校园文化,净化新媒体环境

4.3 探索创新,优化高校新媒体教育平台

4.3.1 提升主流网站的生命力

4.3.2 增强虚拟网络平台的正面影响力

4.3.3 扩大微德育平台知信度

4.4 社校联动,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环境

4.4.1 将学生家长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力量,与学生家庭联动

4.4.2 用足社会资源,与村镇、街道联动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新媒体对大学生成才影响的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走入大学生视野并成为大学生成才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大学生成才与成长无法绕开的重要话题。
  首先,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为研究视角,在对当前学界关于新媒体与大学生成才研究的主要观点系统掌握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新媒体与大学生成才概念,论述了新媒体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提出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媒介因素;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关注领域;思想性与关注度相结合应成为新媒体建设的重点等主要观点。
  接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的方式,对武汉地区4所高校开展了“新媒体与当代大学生成才”主题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客观分析调研数据,研究了新媒体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现状,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新媒体因信息的庞大以及无界限交流,有利于活跃大学生思想、促进大学生学习、丰富大学生生活。另一方面,网络本身也包含消极、负面的信息,由于网络监控和信息筛选的难度太大,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身心也带来了多方面消极影响。继而本文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身心带来双重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新媒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双刃剑效应与双重影响与社会历史,新媒体的建设与发展现状,高校对于新媒体的建设管理现状以及大学生主体知性状况等都有重要的关系。
  进而本文提出了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政府主导,高校为主实施,社会各群团组织乃至街道社区协同的高校新媒体建设管理思路。本研究在对政府在新媒体健康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和中层管理功能进行了研究以后,重点对高校如何为主实施提高新媒体管理和应用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疏堵结合,提升高校新媒体管理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在管理方面,高校应重视通过多渠道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和网络心理健康水平;重视完善新媒体校园管理规章制度;重视对校园新媒体站点的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重视融健康新媒体文化于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学校创新氛围之中。在平台建设方面,高校应重点做好学校主流网站,虚拟网络交流平台,微德育平台三方面阵地建设。最后,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对社校联动,共同营造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也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