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研究
【6h】

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 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内涵

2.1 工程师伦理素质界定

2.2 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目标

2.2.1 培养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的工程师

2.2.2 培养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的工程师

2.2.3 培养具备履行工程师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的工程师

第三章 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现状

3.1 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2 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3.2.1 偏重理论

3.2.2 偏重学校教育

3.3 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我国开展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4.1 对工程师个人的意义

4.2 对工程实践活动的意义

4.3 对社会的意义

第五章 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的培养路径

5.1 借鉴国外工程师培养经验

5.2 创新高校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模式

5.2.1 完善教学体系

5.2.2 创新教学方法

5.2.3 改进培养方式

5.3 完善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社会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工程实践活动的存在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演变而不断进行着变化:在远古时代,工程实践活动以单一的方式存在,它主要遵循的是自然伦理原则,即工程实践活动的唯一目的是改造自然,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改变了工程实践活动的存在方式,它由单纯的遵循自然伦理原则转变为遵循个体伦理原则,即工程实践活动主体只依据个体的感觉而产生自爱、自足,他们对外在的东西索求很少,只是诉诸自身,但是这种伦理原则并不能体现出他们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直至20世纪中期,工程实践活动变得日益复杂,它开始遵循交往伦理原则,这一原则是西方伦理的典范,工程实践活动中开始出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亦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工程伦理教育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实践活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不断的给人们提供着多种多样的物质保障,然而,各项工程实践活动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工程伦理问题也给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带来了明显的或者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的实际不利效应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人类的安危。这些问题让研究学者与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他们逐渐认识到,对工程实践活动主体——工程师进行伦理素质培养以及把工程伦理教育作为当代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工程师伦理素质的培养是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世界各国在对职前工程师以及工程在职人员进行培养时,都逐步把工程伦理知识列入工程教育内容当中,只是这些知识在工程教育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在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中存在着一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例如高等院校对未来工程师的培养都偏重于进行工程技术方面的培养,几乎忽视了工程伦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种看重工程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而轻视工程师伦理素质的培养方法是导致当代许多重大工程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社会各界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相关制度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等,这些同样是工程事故之所以频发的原因。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的工程教育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并且以培养工程师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掌握基本的工程伦理规范、具有工程伦理实践能力为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合格工程师,我国必须在教育教学、以及工程伦理素质培养的支持系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国际化的工程师。
  本文以工程伦理教育发达的美国和法国作为考察对象,在借鉴两国先进的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现状,指出我国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的意义和可行的路径,以使我国的工程师伦理素质培养更加普遍化、先进化、国际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