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荧光微胶囊制备以及梯度共聚物自组装
【6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荧光微胶囊制备以及梯度共聚物自组装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微流控技术概况

1.2微胶囊的制备

1.3微流控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和发展

1.4梯度共聚物的制备与自组装研究

1.5微流控技术在共聚物自组装中的应用和发展

1.6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气液微流控技术制备包裹CdS量子点的壳聚糖微胶囊

2.1引言

2.2实验与表征

2.3结果与讨论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荧光微胶囊对环糊精溶液的响应性研究

3.1引言

3.2实验与表征

3.3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A/TFEMA梯度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微流控装置中自组装的探究

4.1 前言

4.2实验与表征

4.3结果与讨论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微流控技术是处理或操控微量流体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在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在微胶囊的制备、微凝胶的构筑、聚合物自组装等领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通过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利用微流控技术重点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气-液剪切的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并通过气-液微流控技术制备了CdS量子点/壳聚糖复合微胶囊。量子点被包覆在微胶囊的液体腔中,并保持其良好的荧光特性。通过三维显微镜分析微流控参数对微胶囊粒径及分布的影响,采用显微镜研究了荧光微胶囊对不同环糊精(CD)溶液的响应性,并结合扫描电镜对微胶囊囊壁分析,分析了响应性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粒径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变小但仍保持单分散性,液体流速对微胶囊的粒径影响不大。α-CD会使CdS量子点/壳聚糖复合微胶囊表面变的粗糙、出现裂缝、甚至塌陷。更有趣的是,荧光微胶囊在α-CD溶液中会出现荧光的衰减,且α-CD溶液浓度越大荧光衰减的越明显。而β-CD却不会引起微胶囊表面形态和荧光强度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同轴流体模型的毛细管微流控装置,并采用液-液微流方法进行梯度共聚物自组装的研究。先通过RAFT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AA-TFEMA)梯度共聚物,利用核磁、DSC等表征了共聚物链的梯度结构。在微流控装置中对AA-TFEMA梯度共聚物进行自组装,详细探究了外相流速、内外相总流速、外相溶液、聚合物浓度对自组装聚集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流控装置中,共聚物容易形成具有多种形态的聚集体,如球形和非球形的胶束。增大外相流速,非球形胶束的比例会增加。总流速减小后,微流控自组装不易进行。随着外相溶液中水含量减小,非球形胶束逐渐消失,而形成单一的球形胶束。共聚物浓度增大,会使自组装结构出现由球形向棒状向囊泡的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