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港与武汉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比较研究
【6h】

香港与武汉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创新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数据与资料的来源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范围界定

1.4.1 关于“导示”的溯源

1.4.2 “导示”与“导视”的辨析

1.4.3 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研究范围界定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国内外研究成果

1.5.2 现有成果的匮乏

第2章 两地城市背景解读

2.1 两地历史脉络梳理

2.1.1 殖民统治下近代香港的发展

2.1.2 半殖民统治下近代武汉的嬗变

2.2 两地城市规划解读

2.2.1 超高密度下香港规划的“集约式”

2.2.2 快速发展中武汉城市规划的“扩张式”

2.3 两地城市形态特征

2.3.1 “紧缩”的香港城市形态

2.3.2 “分散”的武汉城市形态

2.4 两地城市公共管理特征

2.4.1 “小政府”式的香港城市公共管理

2.4.2 “大政府”式的武汉城市公共管理

2.5 两地城市比较因素分析

2.5.1相同的文化背景

2.5.2相近的殖民经历

2.5.3相似的近代城市发展动因

2.5.4 差异化的现代发展和空间形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理论探讨

3.1道路人行导示系统使用者行为特征分析

3.1.1 使用者对城市的环境认知分析

3.1.2 使用者的寻路行为分析

3.1.3 现代出行方式对使用者的影响

3.1.4 步行交通的行为特征

3.1.5 使用者的视觉感知特征

3.2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识别特征

3.2.1 城市公共空间类型

3.2.2 城市公共空间的识别性分析

3.2.3 城市公共空间的识别点归纳

3.3 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信息要素

3.3.1 信息的相关概念

3.3.2 信息层级的逻辑分析

3.3.3 关于导示系统的“信息量”分析

3.3.4 导示系统的信息构建

3.4 道路人行导示系统信息载体设计

3.4.1 信息载体类别归纳

3.4.2 信息载体形态设计

3.4.3 信息视觉设计

3.4.4 信息载体位置设计

3.5 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规划

3.5.1 导示系统的规划内容

3.5.2 导示系统的规划原则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比较及研究

4.1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信息比较

4.1.1 信息量的“丰富”与“匮乏”

4.1.2 信息连续性的“完整”与“缺失”

4.2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设计比较

4.2.1 信息载体位置设计的同一性

4.2.2 信息视觉设计的“统一”与“散乱”

4.3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信息对视觉记忆的作用

4.3.1 信息连续性对视觉记忆的作用

4.3.2 信息量对视觉记忆的作用

4.4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设计对视觉识别的影响

4.4.1 信息载体设计的视觉识别

4.4.2 信息视觉设计的视觉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成因剖析

5.1 城市发展历程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影响

5.1.1 殖民经历对香港导示系统形态的影响

5.1.2 快速发展对武汉导示系统发展的忽略

5.2 城市形态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塑造

5.2.1 “分散”的城市形态与导示系统的原生性

5.2.2 “紧缩”的城市形态与导示系统的创生性

5.3 城市管理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约束

5.3.1 “小政府”管理模式对导示系统建设的促进

5.3.2 “大政府”管理模式对导示系统建设的制约

5.4 用户结构对两地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作用

5.4.1 多元结构用户对导示系统发展的驱动

5.4.2 单一结构用户对导示系统发展的限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1)全文总结

(2)武汉道路人行导示系统发展策略

(3)现有研究的不足

(4)对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表索引及来源

附录2 访谈01

附录3 访谈02

附录4 两地数据采集

附录5 预实验

附录6 实验计划蓝本

展开▼

摘要

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是一个植根于城市,与城市共生共存的系统,它的发展建设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无不与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划方式、形态特征以及管理模式息息相关。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随着旧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不断扩张,建筑群日益密集,城市道路网络日趋复杂。城市之间的运动通过利用越来越多的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自动扶梯、隧道等工具,从以往的单层次运动发展为多层次运动,城市也从“平面”升级为“立体”。城市空间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迷宫之中,利用城市的建筑、道路、节点、区域等要素对空间环境进行认知变得越发困难,“寻路”难已成为困扰我国多地城市的难题。然而在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空间环境时,香港却能通过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建设解决“寻路”难题。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轨迹,即使千城一面,每个城市所面对的问题也无法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香港城市道路人行导示之所以使用便捷、功能完善,与香港“集约式”的规划方式,“紧凑型”的城市形态,高效细致的“小政府”城市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汉与香港的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相比较,存在导示信息量匮乏、信息连续性缺失、导示信息载体设计散乱的问题。这里既有“大政府”城市管理模式自身存在的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主体不明确、公共设施投资小、效率低等主观因素对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制约;也有“扩张式”的城市规划、“分散”城市形态以及结构单一的用户群体等客观因素对道路人行导示系统的影响。 鉴于此,文章对汉港两地城市道路人行导示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比较两地导示的优劣,让两地导示一较短长。而是要联系两地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规划、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管理等因素,探究两地导示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多方面原因,探讨如何合理的借鉴才是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季晓莉;

  •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 学科 设计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潘长学;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香港; 武汉; 城市道路;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6:0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