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系统论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6h】

系统论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1章系统论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及其相互关系

1.1系统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1.1系统论的内涵

1.1.2系统论的基本特征

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1.2.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2.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1.2.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1.3系统论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

1.3.1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考方法

1.3.2系统论与科学发展的内在关系图

第2章坚持以人为本与系统的目的性特征

2.1系统目的性的涵义及表现

2.1.1系统目的性的涵义

2.1.2系统目的性的表现

2.2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2.1以人为本的“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2.2.2以人为本的“本”的涵义

2.3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了系统的目的性特征

2.3.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2.3.2坚以人为本的目的要通过社会系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

第3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3.1系统整体性的内涵及其意义

3.1.1系统整体性的内涵

3.1.2系统整体性的意义

3.2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3.2.1全面发展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3.2.2协调发展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3.2.3持续发展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

第4章五个统筹彰显了系统的差异协同性

4.1差异协同的涵义及其作用

4.1.1差异协同的含义

4.1.2差异协同的作用

4.2五个统筹彰显了系统的差异协同性

4.2.1五个统筹以承认差异为前提

4.2.2五个统筹实现了系统各要素间的协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五个统筹是其根本方法。作为科学的发展理念,它包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从系统论的角度剖析科学发展观,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本质,而且有助于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彰显了系统的目的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是整合系统各个要素的关键。社会作为一个多要素系统,只有明确其目的,才能保证健康稳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整体性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它强调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要素结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对系统的把握必须从整体入手。科学发展观将整体性的理念引入到发展观中,摒弃了以往发展的狭隘性、单一性和片面性,把社会看做是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全面发展强调了发展不能单纯地发展经济,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要素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则注重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因为每个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其它要素的存在,当某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协调性,要求社会—自然系统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共同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合作,相互推动;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要协调统一,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到环境、自然和生态的承载能力,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保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从而保证了自然—社会系统的永续发展。
   五个统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体现了系统的差异协同性。系统论认为系统物质世界是一个差异协同体或是差异自组织体。在一个系统当中,各个要素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存在着相互依存面。要素之间的差异与协同是系统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五个统筹”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了要素间的协同,就是在保持竞争活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要素间的协同作用,使各个要素协调发展,其实质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具体来说,统筹城乡发展,就是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农村的建设,从而达到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在保持东部地区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东部地区的带动,激发其它相对落后地区的优势的发挥,从而实现东中西部和谐发展的局面。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正视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经济的合理发展,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就是在充分考虑自然界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去满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