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康德式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吗?--论科尔斯戈德对威廉斯的回应
【6h】

康德式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吗?--论科尔斯戈德对威廉斯的回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问题背景:美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问题: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与个人完整性

第一章威廉斯对康德伦理学的批评: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破坏了个人完整性

第一节苏格拉底问题:伦理学的起步之处

第二节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特征:道德地生活吧!

1.善良意志

2.出于义务而行动

3.不偏不倚的理性行动者

第三节威廉斯论伦理反思的起点与伦理生活的真相

1.个人完整性

2.按照根本计划而生活

第四节案例: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与个人关系之间的冲突

1.个人关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

2.不偏不倚的行动立场与道德选择的困境

小结:康德伦理学不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

第二章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的辩护:从实践同一性到普遍的人性同一性

第一节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出发:一种不够好的回答

第二节实践同一性

1.反思的心灵

2.实践同一性的观念

3.对威廉斯的个人完整性观点的评论

第三节普遍的人性同一性

1.自由意志的法则与道德法则

2.我们具有对人性的义务

3.道德同一性

第四节回应威廉斯的案例批评

1.个人关系与道德关系的相似

2.道德选择的困境能够被消除

小结:康德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

第三章余论:为不偏不倚性辩护的价值

第一节正当优先,还是善优先?

第二节现代性、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聚焦于当代美德伦理学与康德伦理学之间的根本性争议。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威廉斯认为,伦理生活的核心仍然是回答苏格拉底提出的“我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并不限定在某种唯一的道德考虑之上。但康德伦理学却将对一种良好生活的思考,单单限定在道德生活之中。良好生活由道德生活来定义,对道德生活的关注取代了有着更为宽泛含义的对良好生活的思考。 进一步,他批评康德伦理学通过对个人同一性进行抽象,从而把道德行动者理解为纯粹的理性存在者,并由此推演出一个道德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把人理解为一个抽象的道德意志,而且对行动者施加了一个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威廉斯据此批评康德伦理学忽视了个体品格和个人关系,破坏了个人同一性的完整,因而不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 康德的道德哲学由于其自身强硬的辩护立场而不能够很好地回应威廉斯。当代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科尔斯戈德通过为康德的人性公式提供一个“回溯论证”来辩护康德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而通过对实践同一性理论的发展,她认为从一般实践理性出发,个体的维度与普遍的人性之间存在着相互贯通的可能。实践同一性理论认为,行动要求一个实践同一性提供理由,而每个实践同一性又依赖于普遍的人性同一性,因而正是普遍的同一性使得个人的完整性得以可能,从而反驳了威廉斯对不偏不倚性承诺的批评。因此,科尔斯戈德的辩护表明,康德式伦理学能够回答“我应该怎样生活”。 基于公共生活和全球化的角度,我强调了辩护一种出于普遍的不偏不倚的实践要求而行动的价值所在。而康德式伦理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为个人品格和个人关系提供了支持,也为普遍性的讨论留有余地。

著录项

  • 作者

    姚胜;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 学科 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云飞;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德式; 伦理学; 生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45:5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