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6h】

鼻咽癌颅内转移的证型特点及其分子基础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本课题受如下基金资助、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颅内侵犯潜能差异性的临床观察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鼻咽癌原发灶组织颅内侵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1总RNA提取

2cRNA扩增与标记效率的紫外检测

3芯片杂交图谱

4散点图分析

5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鼻咽颅内侵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不同转移潜能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钙电流特征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一:综述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在鼻咽癌研究中的应用

进修及培训

参加的学术会议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鼻咽上皮恶性肿瘤,病理上常表现为低分化性,临床上多表现为高转移性。由于解剖位置邻近,病变容易破坏颅底并向颅内侵犯,发生颅内转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鼻咽癌颅内侵犯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1.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颅内侵犯潜力差异性的临床观察;  2.鼻咽癌原发病灶组织颅内侵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鼻咽癌原发灶组织颅内侵犯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  4.鼻咽癌患者初诊证型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活性表达特征;  5.不同转移潜能鼻咽癌单克隆亚系细胞钙电流特征。  结论:  1.气阴两虚型鼻咽癌初诊患者较气血凝结型、火毒困结型有更高的颅内侵犯发生率。  2.与鼻咽癌其他临床类型相比较,鼻咽癌颅内侵犯型患者鼻咽原发灶瘤组织具有相对特异的基因表达差异特性,既可表现为某些基因的表达上调,亦可表现为另外一些基因的表达下调。  3.鼻咽癌颅内侵犯型的原发灶瘤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低表达,提示该型患者所特有的颅内侵犯潜能,可能与其瘤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4.气阴两虚型鼻咽癌初诊患者的鼻咽原发灶瘤组织中nm23-H1表达下调,而VEGF165表达上调,提示血管因素也参与了该证型增大的颅内侵犯趋势和预后不良发病机制。5.具有不同nm23-H1活性表达水平且转移潜能不同的鼻咽癌单克隆细胞亚系细胞之间,其钙电流的幅值和细胞迁移能力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转移潜能高、低不同的鼻咽癌细胞,其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的基础之一,可能在于由钙电流所激发的生物力学机制相异。而且中药药物血清对这种钙电流特性和细胞的迁移能力具有某些对抗性调控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