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硒、铁、亚硝酸根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及应用
【6h】

硒、铁、亚硝酸根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硒的研究进展

1.1前言

1.2近10多年来的研究概况

2铁的研究进展

2.1前言

2.2近10多年来铁的分析概况

3.亚硝酸根的研究进展

3.1前言

3.2近10年多来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硒(Ⅳ)-铜(Ⅱ)体系的催化吸附波研究及应用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最佳条件的选择

3.2稳定性实验

3.3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3.4干扰物质的影响

3.5极谱波的性质及其电极反应机理

3.6不可逆吸附体系

4人发中硒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Fe3+/2+-MTB-NO2-催化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总铁的测定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最佳条件的选择

3.2稳定性实验

3.3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3.4干扰物质的影响

3.5极谱波的性质及其电极反应机理

3.6不可逆吸附体系

4样品中铁的含量分析

4.1样品处理及测定

参考文献

第四章亚硝酸根的单扫描极谱测定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仪器与试剂

2.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最佳条件的选择

3.2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3.3稳定性实验

3.4干扰物质的影响

3.5极谱波的性质及其电极反应机理

3.6不可逆吸附体系

4分析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射

展开▼

摘要

硒和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在环境科学、药品、食品及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亚硝酸根普遍存在于环境水体和食品中,是一种重要的水污染物.由亚硝酸根产生的亚硝酸胺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因此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少的微量元素和亚硝酸根的定量测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电化学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灵敏度高、设备简单、不受溶液颜色影响等特点.因此,该论文采用极谱分析法研究了硒、铁、亚硝酸根的电化学行为.1.硒(Ⅳ)-铜(Ⅱ)体系的催化吸附波研究及应用;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硒(Ⅳ)-铜(Ⅱ)体系的伏安行为,发现在0.4 mol.L<'-1>HAc溶液中,硒(Ⅳ)在铜(Ⅱ)的存在下,于-0.76V(vs.SCE)产生—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硒(Ⅳ)的浓度在5×10<'-8>~7×10<'-6>mol.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0<'-8> mol.L<'-1>.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催化波为吸附波.2.Fe<'3+/2+>-MTB-NO<,2><'->催化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总铁的测定;在pH=8.5,0.04 mol.L<'-1>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Fe<'3+/2+>-MTB在NaNO<,2>存在下,于-1.10V(vs.SCE)产生一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铁离子浓度在3×10<'-8>~5×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 mol.L<'-1>.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催化波为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铁(Ⅱ)还原产生.铁(Ⅱ)与络合剂的组成比为1:1.络合物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1.92×10<'-9>mol/cm<'2>,符合Frumkin等温式.3.亚硝酸根的单扫描极谱测定;在HAc和KCl底液中,维生素B<,12>与NO<,2><'->作用,在-0.82V(vs.SCE)产生灵敏的导数极谱波,峰电流在5×10<'-8>~3×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8>mol.L<'-1>.研究了该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该极谱波为吸附波.测得电极反应电子转移数n=2,不可逆吸附的转移系数0.54~0.58,反应速率常数Ks=1.26/s.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