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课程改革的文化透视
【6h】

课程改革的文化透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一、导论

二、课程改革的文化取向

三、课程改革的文化阻力

四、推进课程改革的文化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课程改革,是文化的变革,也是文化中的变革。对课程改革进行文化透视,既有利于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使改革实践不致偏离新课程的基本精神;也有利于对新课程本身进行理性的反省和调整,以便在理论上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文主要探讨了文化的内涵、要素及其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文化是一定群体的大多数成员所共同享有或认同的、内隐的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由伦理观、自然观、自我观、知识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六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文化的育人功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改革旨在优化这种育人功能。同时,文化的“惰性”和“弥散性”,使之成为影响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论文首先探讨了新课程在选择文化类型方面的特点。在中外文化、古今文化和城乡文化等方面,新课程较传统课程在取向上有明显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各种文化之间的平衡问题。其次,论文以文化的六个要素为视角,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六方面分别进行透视。结果发现,课程改革在整体取向上符合时代潮流。但尚需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如爱国与家庭亲情之间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关系、不同个性品质之间的关系、新旧知识观的关系、中外思维方式的关系等。 第三部分,论文从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三方面对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所遇到的文化阻力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些文化阻力主要包括:崇尚权威的文化、主“静”的文化、轻实践的文化、“学历主义”价值观、“大一统”的个性观、教育行政部门的集权主义、学校教师的唯上、唯纲和唯本情结,等等。 第四部分,论文分别从学校、教育行政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推进课程改革的文化条件,主张塑造开放、合作和学习型的学校文化,以及服务型的教育行政文化,并使社会文化中人才标准的取向由单一走向多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