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6h】

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引言

1.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

2.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现实分析

3.防范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监督约束机制

4.防范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后记

展开▼

摘要

如何提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效率,是近年来理论界一直讨论的问题。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也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始于1979年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虽经历1979-1982年的扩权让利,1983-1986年的利改税,1986-1991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1993年试行股份制和1994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创新等阶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国有企业效率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随着企业改革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认识到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是阻碍国有企业效率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如何防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问题研究出发,阐明了道德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报酬制度的演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都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基本内容将涉及到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论述了道德风险的内涵,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指出,道德风险的含义为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从而导致的(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然后,主要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角度分析了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主体利益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性;现实情况的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最后,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建立了一个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并结合该模型,指出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代理人的不道德成本,减少不道德收入,把其不道德行为转变为道德的寻利行为。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展开论述。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分析了道德风险在国有企业中的行为表现。然后,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概括出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了防范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途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第三部分主要是就防范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监督机制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关于国有企业经理人监督失灵的主要表现,包括法制监督缺位,行政监督流于形式,企业内部监督乏力,公司制企业运作未上轨道;二是分析了监督约束机制对经理人道德风险程度的影响;三是从外部的监督机构、监督方式和企业的内部监督两个方面论述了有效监督机制的构建。 第四部分主要是关于防范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论述。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报酬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说明了报酬机制对经理人的激励作用,随后阐明了国有企业经理人报酬制度的演变,然后重点论述了股票期权制,通过分析,说明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股票期权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激励作用收效显微,最后提出了平衡积分卡和EVA(经济增加值)相结合的绩效股票期权制二是关于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首先阐明了控制权的内涵,然后着重说明了控制权激励约束机理,接着把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控制权机制特征概括为“控制权行政配置”和“内部人控制”共存,最后给出了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理人的控制权机制的几点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