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
【6h】

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的意义

2文献综述

2.1民族认同的研究综述

2.1.1民族认同的概念

2.1.2民族认同的结构与测量

2.1.3社会认同理论与民族认同

2.1.4民族认同的发展研究

2.1.5少数民族认同的研究

2.1.6国内研究回顾

2.2国家自豪感的研究综述

2.3.1国家自豪感的界定

2.3.2国家自豪感的研究现状

2.3国民刻板印象的研究现状

2.3.1国民刻板印象的概念

2.3.2社会认同理论对刻板印象的解释

2.3.3国民刻板印象的研究方法

2.3.4国民刻板印象的研究进展

2.4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关系探索

2.4.1从社会认同理论来分析三者的关系

2.4.2相关研究

2.5以往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3研究设计

3.1概念界定

3.1.1中华民族认同

3.1.2国家自豪感

3.1.3国民刻板印象

3.1.4内群体偏爱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

3.3.1被试取样

3.3.2研究工具

3.3.3统计方法

3.4研究程序

3.4.1国民刻板印象问卷的编制

3.4.2国家自豪感问卷的翻译修订

3.4.3正式施测

4研究结果

4.1被试分布

4.2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

4.2.1中华民族认同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4.2.2中华民族认同的总体状况

4.2.3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趋势

4.2.4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影响。

4.3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

4.3.1一般国家自豪感

4.3.2青少年的具体领域国家自豪感

4.4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

4.4.1中华民族认同与一般国家自豪感的关系

4.4.2中华民族认同与具体领域国家自豪感的关系

4.5国民刻板印象

4.5.1青少年对不同国家国民的刻板印象

4.5.2被试对5国不同国民的评价差异

4.5.3中华民族认同对国民刻板印象的影响

4.5.4国民刻板印象中的内群体偏爱

5讨论与分析

5.1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

5.2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

5.3青少年对不同国民的刻板印象

5.4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

5.5本研究的局限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研究随着社会认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并成为群体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认同理论从群体认同的角度来分析了群体认知和行为,以往的社会认同的研究发现,当个体对所属群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时就会对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强烈的情感偏好,并给予自己的群体更高的评价。中华民族认同,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认同,是指中华民族中的成员对自己的中华民族身份的自觉意识和感情依附。中华民族认同的发展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民认知评价会有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正是从社会认同理论角度出发,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刻板印象的关系。 本研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了青少年最熟悉的5个国民或民族的名称,并在孙利的国民或民族印象问卷基础上编制了国民印象问卷;然后,对Smith的国家自豪感问卷进行翻译修订形成国家自豪感的中文问卷;最后,将中华民族认同问卷、国家自豪感问卷、国民印象问卷合成正式问卷,选取武汉地区初中、高中和大学被试进行施测,共收回有效问卷596份。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具有积极正向的中华民族认同。从总的发展趋势上来说,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中华民族认同是先下降再上升,初中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最高;(2)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具有积极正向的国家自豪感。青少年对国家的历史和体育成绩的自豪感最高,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平待遇的自豪感最低;(3)中华民族认同与一般国家自豪感和具体领域国家自豪感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从四个维度来看情感维度与国家自豪感的相关最高;(4)被试的国民刻板印象中存在着显著的内群体偏爱,被试对中国人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对其他四国国民的评价;(5)被试的中华民族认同越高则在国民印象中表现出程度越高的刻板印象;(6)中华民族认同可以预测国家自豪感和国民印象中的内群体偏爱。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越高则具有越强的国家自豪感,并在国民刻板印象中表现出越高的内群体偏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