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峡库区迁建城镇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巴东县东壤口镇为例
【6h】

三峡库区迁建城镇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以巴东县东壤口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意义

1.2文章结构与内容

1.3研究方法

1.3.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3.2文献分析与调研分析相结合

1.3.3系统论方法

2.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2.1国外农村建设

2.1.1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及其农村发展理论

2.1.2韩国的农村建设理论及其“新村运动”

2.1.3日本的农村建设理论及其“造村运动”

2.1.4国外库区及农村建设

2.2国内农村建设

2.2.1学者们的农村发展思想

2.2.2洞庭湖库区及农村建设

2.2.3内发型发展模式及比较

2.3有关库区建设的经验

2.4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

2.4.1提出的背景及涵义

2.4.2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2.5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3.东壤口镇的实证研究

3.1发展历程

3.2发展现状及特征

3.3发展与约束条件分析

4.东壤口镇的新农村建设应对策略

4.1“二十字方针”的根植性

4.2发展战略

4.3主要任务及政策取向

4.3.1“点”的建设

4.3.2“线”的建设

4.3.3“面”的建设

4.3.4生态环境建设

4.4战略实现的制度保障

4.4.1土地制度

4.4.2户籍制度

4.4.3社会保障制度

4.4.4教育制度

4.4.5行政体制

5.结语

5.1创新与不足

5.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两篇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 对于因三峡大坝工程建设而迁建的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如何克服该类地区自然资源数量少,品质差,灾害频发,产业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不利条件,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山区、库区城乡人民都能平等享有社会改革发展的进步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将以巴东县东壤口镇为例,在紧抓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开展库区迁建城镇的农村建设问题研究。透过经济学视角,结合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文献分析与调研分析相结合,以及系统论的方法,在三峡库区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主张落后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调这种主导作用着重表现在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方面,达到试图从源头上来解决区域发展落后问题的目的,并辅以服从于战略需要的制度创新,以保障其实施。文章最后将在农村建设的有关理论指导下,针对东壤口镇实际情况的分析,在解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对于东壤口镇新农村建设的特定涵义基础上,提出该地区农村建设与发展战略。战略中将以统筹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城镇化为发展模式;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资源节约、社会发展为原则,实施生态保护与优化,努力在东壤口镇域内构建和谐社会;从战略实施的主要任务与政策取向的角度,指导该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集镇为“点”,带动所辖域面的农村发展;通过对土地、户籍、社会保险、医疗、行政体制等影响农村建设的主要相关因素的制度创新,保障镇域“点”、“面”内各要素自由互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克服落后地区区域空间结构成长过程中“点”的单向聚集效应,推动库区迁建城镇的新农村建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