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初年的女学生群体研究
【6h】

民国初年的女学生群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题解:

第一章民国初年女学生的教育状况

一、概述

二、女学生的来源

三、女子教育地位的合法化

四、教会女子教育的新动向

五、国人自办女子教育

六、女子留学教育

七、民国初年的女子受教育的区域分布

第二章新教育体系下的女学生

一、女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

(一)教育观

(二)婚姻观

(三)职业观

二、女学生服饰的变化

第三章女学生:社会人与社会

一、社会中的女学生群体

(一)民国初年的女学生团体

(二)毕业后的职场女性

二、女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一)女学生与妇女解放运动

(二)女学生与中国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女性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男女不平等的事实长期以来就阻碍着女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女性的素质和自身意识的觉醒,教育是实现该条件的途径之一。女子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子受教育程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标志,会影响她们对社会其他资源的获得能力。教育具有使男女关系变为平等的潜能,社会构建的两性差异的生物基础,教育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差异。 综观以往有关女子教育的研究成果,多是总论性的文章,对于教育的直接对象——女学生的谈论甚少。本文就是把时间定格在民国初年,以活生生的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育文献资料和当时的女性报刊,以史料分析的方法再现民国初年女学生的情况。 民国初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女子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首先在学制上合法化,改变了男女教育双轨制,确立了新学制,这在教育原则上使男女教育平等成为可能。于是,各地纷纷兴办女子学校,女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社会化的女学生群体出现。 女子教育的直接对象就是女学生,它是新女性的代名词。以她们为研究对象,首先就要悉数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状况,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教会女子教育:国人自办女子教育以及留学教育。新式的女子教育造就了新女性,这些女学生们有别于传统女性,她们的思想观念在教育、婚姻和职业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对于自己的女性角色和身份有了认同感,要求男女平等,并且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价值。随着女学生的增多,她们逐渐认识到必须组织起来,才能谋求自己的权益,于是女学生成为一个群体登上历史的舞台。她们组建女子团体。也尝试参与男学生的团体,以学生的身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特别是五四运动,女学生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她们以演讲、捐款、手工等方式响应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运动。五四期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女学生精英,她们以实际行动与社会形成一种互动。我们还发现,毕业后的女学生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中,有医生、教师、作家以及兴办实业的杰出女性,她们经济上的独立,事业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的风采。当然,能够接受新式女子教育的毕竟是少数人,只有那些家境比较好的中上层人士才能供女儿读书,而更多的女性还在为生计奔波,不能享受更多的教育,她们文化程度很低,往往成为时代的悲剧人物。而那些受到新式教育的女学生,有的也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大家庭的束缚,却上演着一幕幕的悲剧。民国初年,这个国家还没有独立的时代中,女权运动往往成为民族运动的附属品,女子解放道路是艰辛的,大多数女性选择了革命作为一生所要奋斗的职业,实践证明,只有国家独立了,女性的权益才能提上同程。历史有它相似的一面,我们从民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以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知识女性的发展,能够提供相关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