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
【6h】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流动性过剩的含义辨析

1.1流动性的含义辨析

1.2流动性过剩的含义辨析

2.流动性过剩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

2.1货币超额供给

2.2 M2与M1增速差距持续拉大

2.3银行业存差不断扩大

2.4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

3.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3.1我国流动性的现状

3.2日本的流动性过剩

4.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全球流动性的传导

4.2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4.3经济结构的失衡

4.3.1投资和消费的失衡

4.3.2高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

5.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

5.1货币政策效果评析:

5.1.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缩减流动性乏力

5.1.2利率调整对流动性过剩作用不大

5.1.3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流动性的能力有限

5.2改革我国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5.3继续改革汇率体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

5.4采取“走出去”战略对外疏导流动性

5.5加快创新,增强银行管理能力

5.6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扩大以消费为主的国内需求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描述中国经济现状的关键词之一。缓解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以至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因此,系统地研究流动性过剩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在前言中指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背景及其研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意义,并对近期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综述后,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是在对流动性及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介绍基础上,通过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 文章正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本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提出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概念。要解释流动性过剩,首先就要了解流动性的含义。本文认为,流动性指流动性资产,通常是指可使用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即所谓的“立即可使用资金”。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流动性就是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O)、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就是指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的供给大于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二章主要用文字和图表分析了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四点:(1)货币超额供给;(二)M2与M1增速差距拉大,出现“喇叭口”现象;(3)存差,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间的差值。(4)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一直是判断金融机构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 第三章全面阐述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流动性过剩导致资金较易获得,造成境内房地产等多种资产价格上涨,堆积资产泡沫,还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高不下,加大了宏观经济过热的压力。主要通过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日本和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 第四章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有三个部分:(1)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源于全球经济失衡的传导。全球流动性过多和经济失衡,通过对外贸易和资金流动,传导到我国国内。(2)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动的外汇占款增长。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反映,是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政策“宽进严出”取向的结果。(3)流动性过剩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我国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失衡:第二是高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第五章指出要当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问题的一个综合反映,有效的措施仍然是加强对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多管齐下,逐步改善经济中固有的问题。本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已经使用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货币政策——采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利率——的作用评价。这些政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作用有限。 第二部分针对外汇储备增长,提出改革汇率体制和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对外疏导流动性过剩这两点。 第三部分从银行层次谈,通过加快创新,增强银行的管理能力,来化解银行的流动性。 最后一部分从总需求的角度,主张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来扩大国内的总需求,提高需求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环节投资和出口的压力,最后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