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土中国的续写——论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新变
【6h】

乡土中国的续写——论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新变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乡村叙事的概念

二、研究现状与论题的提出

三、历史语境与思路框架

第一章 全貌: 诗意的溃散——脱序景观

第一节 “十七年”乡村叙事对新秩序的书写

一、革命语境下乡村新秩序的书写

二、革命诗意的想象与建构

第二节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脱序景观

一、乡村脱序的全貌

二、乡村脱序的缘由

第三节 “表述混乱”:新世纪乡村叙事的碎片拼合

一、破碎的乡村革命图景

二、“原生”不成“态”:草民的眼与口

第四节破碎的“反映”之镜和它的折光

一、非愚即痴的叙述者

二、由狂欢到狂想的荒诞派

第二章 聚焦:乡土的崩塌——城乡冲突

第一节城乡合作与城乡对立

一、城乡合作:“十七年”乡村叙事的主题意蕴

二、“离土进城”:新时期以来乡村叙事的衍生形态

三、新世纪乡村叙事中城乡交融与对峙的景观

第二节新世纪乡村叙事中城乡冲突的文学表征

一、城乡差距的源流及其艺术表达

二、城乡空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三、城乡性别关系的表述

第三节 “失落乡土”:新世纪乡村叙事的交叉地带

一、家园何在

二、后浪漫的乡土挽歌

三、重写“第三世界寓言”

四、村庄和外面的城市世界

第四节替代诗意的“散文化”

一、“鸡零狗碎”的细节编织

二、方志和“闲聊体”

第三章人物:主人的惶惑——底层身份

第一节当代农民身份的嬗变

一、“当家作主”:“十七年”与新时期之初的“主人”想象与建构

二、农民身份的变动与认同的焦虑

第二节 “身份迷失”:新世纪乡村叙事的底层观照

一、何谓“底层”

二、土地之痛:失却生存根基的农民

三、身体之痛:我的身体谁做主

四、家园之痛:失根的漂泊者

第三节 三大资源匮乏的底层

一、权力贫困

二、经济困窘

三、文化“殖民”

第四节 “底层”怎样说话

一、底层能否自我呈现

二、新的代言者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题为《乡土中国的续写--论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新变》,是以2000年至2008年间发表出版的农村生活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学批评为主要的理论方法、结合艺术手法的分析,参照“十七年”和新时期的乡村叙事,着重论述新世纪农村生活小说的审美新变,并探讨它为何会发生新变以及如何看待这些新变等问题,旨在更好地理解当代乡村叙事的延伸演变,提升有关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认知。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界定了“乡村叙事”的概念,介绍本论题的研究现状,并阐述新世纪乡村叙事产生的历史语境以及本文的思路框架。对于文学叙事中的乡村的解读,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界定了“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乡村小说”、“新乡土文学”、“农民工题材小说”等概念。由于以上的各种概念均是作家对“乡村”叙事的产物,本文拟采用“乡村叙事”这个涵盖性较强的概念来涵括它们。“乡村叙事”主要指那些以乡村(包括乡镇)生活与农民(或农民工)为叙事对象,通过对他们的描写来表征现代以来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现实境况与农民(或农民工)生存境遇及命运的那部分小说。已有不少论者关注到新世纪乡村叙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成果稍嫌零散,大多数的评论停留在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和现象描述上,并且很少参照20世纪后半叶的乡村叙事来论述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新交,而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新世纪乡村叙事是对中国当代乡村变革的续写,它的异动显然与新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如果说,“三农”问题的讨论是构成新世纪乡村叙事的历史背景之一,那么,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式形成是新世纪乡村叙事产生的更重要语境。参照“十七年”和新时期的乡村叙事,新世纪乡村叙事具有哪些新的质素呢?笔者正是带着这一问题来确立论文的思路框架。综合叙事主体、客体以及历史文化语境的不同,本文拟探讨新世纪乡村叙事最主要的三个变化:乡村脱序的全貌、城乡冲突的文学表征与农民底层身份的建构。这三个变化构成正文的三章,每章的第一节主要以“十七年”和新时期的乡村叙事为背景铺垫,第二节着重论述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新变,第三节深入分析新世纪重要乡村小说家的代表性作品,最后一节简析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艺术手法。 第一章集中论述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脱序全貌。不同于“十七年”乡村叙事对乡村新秩序的赞颂、对革命诗意的书写,新世纪乡村叙事伴随着革命诗意的溃散而“表述混乱”,乃至展现出支离破碎的乡村图景。简要地说,脱序是指脱离了革命年代或大集体时代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秩序。而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社会秩序的紊乱主要是由于大量人口的无序流动与干群间的紧张关系所导致的。面对乡村脱序的现实,新世纪的一些作家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乡村生活整体性的瓦解,他们主要运用了非愚即痴的叙述者、狂欢与荒诞等艺术手法来表述碎片化的乡村世界,这在阎连科、林白与莫言等作家近年来的小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而,新世纪乡村叙事形象地再现了当代乡村的脱序景观,传达出混沌的艺术效果。 第二章侧重探讨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的城乡冲突。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大量的在城乡关系的背景或模式中来表述乡村的小说。本章将主要阐述城乡关系这一乡村叙事的传统主题在新世纪乡村叙事中的新发展。在继承新时期乡村叙事的基础上,新世纪乡村叙事聚焦城乡冲突,叙写城乡贫富差距、身份地位的悬殊与城乡空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以及城乡性别关系,揭示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的坍塌”,这迥异于“十七年”乡村叙事中“城乡合作”、“工农互助”的图景。论文主要以贾平凹、陈应松和孙惠芬等作家的乡村叙事为例,重点探讨他们的代表性作品是如何叙述“乡土的失落”,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与想象。从艺术表现上来说,新世纪乡村叙事常采用散文化手法来表现乡土诗意的溃散。 第三章重点考察当代作家关注的视线和聚焦如何由“主人”到“底层”的身份嬗变,主要探讨新世纪乡村叙事如何表现在中国当代乡村大变革中农民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农民底层身份的建构以及底层被如何表述的问题。新世纪乡村叙事集中表现了底层农民因为或失去土地或身体失重或家园的沦丧而迷失了身份,以及社会身份转变的焦虑与艰难。底层农民在物质(经济)、权力(政治)、精神(文化)三大资源上都极度匮乏,存在不同程度的权利贫困,他们是地位低下、处境维艰的弱势群体。论文主要以刘庆邦等作家的小说创作为例来探究新世纪乡村叙事是怎样言说底层的,倡导底层叙述的平民意识与民间立场。 结语部分指出乡土诗意的消散是新世纪乡村叙事总的发展趋势,并略论新世纪乡村叙事的成就与不足。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与80~90年代反映农村改革等的乡村叙事是当代乡村长篇叙事的两道峰峦,我们期待着方兴未艾的新世纪乡村叙事能成为又一座高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