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
【6h】

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社会公平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2.1公平、公正

1.2.2平均、均等

1.2.3平等

1.2.4正义

1.2.5社会公平感

2理论回顾

2.1国外的社会公平研究

2.1.1古代社会公平理论

2.1.2近现代的社会公平理论

2.1.3公平感的实证研究

2.2中国的社会公平研究

2.2.1中国古代的社会公平思想

2.2.2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理论

2.2.3中国的公平感实证研究

2.3组织公平感的研究

2.4总结与社会公平感的结构假设

3研究总体设计

3.1研究目的

3.2研究假设

3.3研究方法和步骤

3.3.1研究方法

3.3.2研究步骤

3.4统计分析

4研究1: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结构的探索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方法

4.3研究步骤

4.3.1词汇收集

4.3.2词汇整理

4.3.3词汇评级问卷

4.4结果与讨论

4.4.1因素分析前提检验

4.4.2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

4.4.3维度命名与解释

5研究2社会公平感问卷的编制

5.1预测

5.1.1研究目的

5.1.2研究方法

5.1.3研究过程

5.1.4项目分析

5.2正式施测

5.2.1研究目的

5.2.2研究方法

5.2.3信效度分析

5.2.4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现状

5.2.5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5.2.7社会公平感与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6.分析与讨论

6.1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维度

6.2量表的编制与性能

6.3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现状

6.4社会公平感的相关因素

6.4.1人口学变量差异

6.4.2相关分析

6.5研究局限与建议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社会公平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学者们对它有大量的探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其研究历史也源远流长,早自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学者和政治家们的思考对象。然而关于社会公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的探讨。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为背景,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索社会公平感的心理结构。 研究过程分为4个步骤: 步骤一:通过对心理学中组织公平感结构的研究和社会公平理论文献的梳理,总结出社会公平感维度的理论假设。 步骤二:从实际出发,通过收集词汇和词语评级问卷,用统计软件自下而上地分析出社会公平感的探索结构。结合之前的理论假设,确立社会公平感的心理结构。 步骤三:以第二阶段完成的社会公平感结构为依据,参考组织公平感结构问卷等相关问卷,编制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心理结构的预测问卷,并进行预测。通过项目评估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筛选和删减项目。 最后,确定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正式问卷。 步骤四:对问卷进行正式施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之前假设的因素结构,并对受测群体的社会公平感进行描述,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因素对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受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共发放4批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721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中国的政治和历史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社会公平的认知和评价表现出5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制度公平、权利公平、弱势公平、互动公平和分配公平。 (2)青少年社会公平感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3)从总体上看,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较高,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问卷的中点。在各维度的得分中,互动公平和权利公平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得分。 (4)个体的家庭经济状况会对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产生显著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个体,其社会公平感会显著低于家庭经济水平一般和比较富裕的个体。 (5)个体的学龄段对青少年社会公平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龄越高,社会公平感越低。 (6)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得分存在来源地的差异,来自地/县级城市的青少年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省会城市的青少年社会公平感得分。 (7)青少年的社会公平感与一般生活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