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国家建构视阙下的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分析
【6h】

现代国家建构视阙下的农民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理论假设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假设:农民政治冷漠具有消极效应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梳理及研究方法

(一)文献梳理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S村村民政治冷漠的主要表现

一、民主选举中的“三不行为”

(一)“不想知道”——选举前

(二)“不耐烦”——选举中

(三)“不介意”——选举后

二、民主决策中的“臣民心理”

三、民主管理中的“无作为性”

四、民主监督中的“弃权行为”

反思:村民为什么会出现政治冷漠现象

第三章国家主导下的村民自治的规划性变迁

一、我国村民自治规划性变迁的过程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时期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时期

(三)国家主导下的推进时期

(四)村民自治快速发展时期

二、S村村民自治的规划性变迁情况

(一)S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嵌入

(二)S村村民自治制度的逐步完善

三、“规划性变迁”的制度困境

(一)村委会选举制度和程序的不完善

(二)乡政与村治的内在紧张关系

(三)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不协调关系

反思:民主为什么被选择

第四章“规划性变迁”与农村社会内部需求的错位

一、农民的政治权益表达渠道有待畅通

二、对村干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有待健全

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深化

四、家族势力的影响有待规范

五、农民传统的政治心理有待改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现代国家建构理论为分析框架,以豫东南S村为研究个案,以S村村民的政治参与冷漠现象为切入点,试图分析我国农民存在政治参与冷漠现象的原因。
   研究发现:在村民自治中,S村村民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如,民主选举中,村民存在着选举前的不想知道、选举中的不耐烦和选举后的不介意等现象;民主决策中,村民代表存在猜测以及跟着领导意思走的臣民心理;民主管理中,村民还存在“不作为”的行为;民主监督中,村民存在一定程度的让权行为等。
   带着“为什么村民存在政治冷漠现象”的疑问,笔者对我国村民自治变迁的过程以及S村村民自治的变迁过程作了研究。笔者发现:村民自治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社会的一项民主制度安排,其推行与展开是国家主导下的一种规划性的变迁。而这种“规划性的变迁”与村民内部需求出现错位时,村民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
   深究其原因,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期,面临着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和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双重任务。而村民自治作为把农民带入国家治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任务,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民主实践活动,有利于完成现代民主-国家建构的任务。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村民自治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基层社会发生,所以,我国的村民自治带有很强的国家建构性,而正是这种“建构性”使村民自治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层面的制度困境,导致农民有选择地参与本村事务的管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