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审视与调适
【6h】

经济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审视与调适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1. 西方学者对国外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2.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三) 本项研究的视角、思路、写作框架及方法

1. 研究视角

2. 研究思路及写作框架

3. 研究方法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转型期的地方政府:特殊行为主体阐释

(一) 转型期地方政府的界定

1. 地方政府定义

2. 地方政府的特征

(二) 地方政府与经济转型

1. 地方政府是经济转型中特殊的制度主体

2. "诺斯悖论"与转型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

二、转型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表现:促进与阻碍

(一) 地方政府培植市场主体的"双重行为"

1. 扶持企业发展,加快市场主体成长

2. 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延缓市场主体成熟

(二) 地方政府促进市场发育的"双重行为"

1. 推进区域市场发育,完善市场机制

2. 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市场割据

(三) 地方政府介入市场配置的"双重行为"

1. 参与市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2. 地方投资冲动,影响经济运行

(四) 地方政府调节市场运行的"双重行为"

1. 调节市场供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 通过"逆向调节",减损中央宏观调控效果

(五) 地方提供政府公共产品的"双重行为"

1. 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2. 公共产品供给的缺位

三、转型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形成机理: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一)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格局调整与地方政府"双重行为"

(二)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

1. 委托—代理理论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关系

2. 特征之一:政治委托—代理系

3. 特征之二:地方政府纵向约束不足

(三) 地方政府—非政府主体:一种特殊的产权关系

1. 产权理论与地方政府官员的个人控制权(剩余控制权)

2. 地方政府—非政府主体:"内公外私"的模糊产权关系

3. 地方政府行为横向约束乏力

(四)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一种基于交易费用的特殊的竞争关系

1. 交易费用理论与地方政府

2. 交易费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四、调适地方政府的"双重行为":思路与建议

(一) 调适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总体思路

(二) 调适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政策建议

1. 调整和优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2. 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辖区内的产权关系

3. 调整地方政府在交易费用竞争时的手段及地方交易费用的考核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经济转型过程,是一个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伴随着突出问题的过程。分析这些成就和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双重行为”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本文认为,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是一个内在的关键变量,其行为随着其利益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在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起到既推动又阻碍的作用。但是,在转型期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双重行为”究竟由什么因素来影响和决定?其内在规律、外在表现和行为效应又是如何?它的发展过程和演化轨迹又是怎样的?目前,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回答。
  因此,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一个用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框架,揭示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效用结果。进而从理论上重新解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并为现实中我国地方政府转型提供有益的建议。
  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首先对地方政府进行了界定,进而描述地方政府的“双重行为”具体指什么;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总结和分析在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影响;第四部分分别使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形成机理;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分析得出的原因,从调整和优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辖区内的产权关系,调整地方政府在交易费用竞争时的手段及地方交易费用的考核三方面给出了调适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思路与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始终坚持以经济转型为背景,把地方政府放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政府主体三者组成的利益格局中进行分析,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形成机制、行为表现和行为效应,为理解我国经济转型过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形成了一个分析地方政府“双重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而在这个理论框架的指导下为地方政府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