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状况及对策
【6h】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状况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状况

1、关于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

2、关于贫困生“精神贫困的原因

3、关于解决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对策

(三)“精神贫困”的含义

(四)本文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精神关爱在解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中的作用

(一)精神关爱有助于贫困生走出贫困

(二)精神关爱有助于促进贫困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精神关爱有助于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精神关爱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二、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及原因

(一)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

1、心理自卑,缺乏自信

2、思想悲观,情绪消极

3、生活攀比,缺乏感恩

4、自我封闭,内心孤独

5、道德低下,缺乏诚信

(二)贫困大学生出现精神贫困的原因

1、入学前后生活环境的差异致使部分贫困生陷入精神贫困

2、家庭贫困和教育方式不当

3、高校经济资助未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4、部分贫困生的“三观存在偏差,心理素质不佳

5、同辈群体不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6、媒体的不当宣传和就业碰壁的影响

三、高校解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加强自立自强精神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态

1、建立贫困生的动态心理档案,跟踪贫困生心理变化

2、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运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贫困生营造成长成才的和谐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

3、协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为贫困生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四)改善贫困生物质资助工作,为消除贫困生精神贫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庞大。近年来,国家、社会各界以及高校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对伴随着物质贫困而在部分贫困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贫困现象,社会各界以及高校却关注不够,缺乏有效地应对措施。部分贫困大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精神贫困现象,直接影响着贫困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困扰,值得高度重视。基于这一实际情况,笔者选择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作为本文的主题,对贫困生“精神贫困”的现状及其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精神关爱对贫困大学生的重要性:精神关爱有助于贫困生走出贫困;有助于促进贫困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第二部分,分析贫困生精神贫困的现状及其原因。本文认为,贫困大学生精神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他们大多自信乐观,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品质。但也有少数贫困生精神状态不佳,出现了“精神贫困”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理自卑、缺乏自信;思想悲观、情绪低落;生活攀比、缺乏感恩;自我封闭、内心孤独;道德低下、缺乏诚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入学前后生活环境的差异致使部分贫困生陷入精神贫困;家庭贫困与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经济资助未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贫困大学生的“三观”不坚定,心理素质不佳;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媒体不当宣传与就业碰壁等。这些因素既各自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贫困生的精神状态。第三部分,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对策: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贫困生营造成长成才的和谐环境:改善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工作,为消除贫困生“精神贫困”创造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