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改背景下的林农收入和配套政策比较——以安徽省金寨县朱堂村和潜山县河西村为个案
【6h】

林改背景下的林农收入和配套政策比较——以安徽省金寨县朱堂村和潜山县河西村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林改绩效研究基本情况的文献梳理

(二)增加林农收入的文献梳理

二、学术界关于林改绩效及林农收入增加的文献梳理

(一)林改绩效的文献梳理

(二)林农增收的文献梳理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安徽省林业政策变迁

一、土地改革时期的林业政策

二、合作社时期的林业政策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林业政策

四、林业“三定”时期的林业政策

五、林业市场化改革时期的林业政策

六、集体林权改革时期的林业政策

第三章 林改政策对林农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林改政策的“在地化”

二、农户个人主客观情况分析

三、个案村比较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林农收入比较实证分析

一、林农收入评价指标

二、林农收入变化情况

三、林农增收政策的分析

(一)林改前政策对林农增收的影响

(二)主体改革政策对林农增收的影响

(三)配套改革政策对林农增收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二)改革林业投融资体系

(三)规范森林资源流转

(四)完善林业科技支撑

(五)规范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南方集体林区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林农增收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广大学者从处境公平、民主治理和法律平衡等方面建构了林农增收的新理论①,本文在传统增收的基础上,引入土政策的分析框架,来分析20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起点相同的安徽省的两个个案村的林改历程,从林改前、林改中到配套改革中的基层政府的行为出发,继而认为土政策在林农增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在中央政策的允许下,结合本地情况制定相关土政策,不仅需要决策者励精图治更需要考虑当地农民的政策承受能力。从安徽省的经验来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不仅是林农在现实经济社会背景下重新正视林地的过程,更是基层行政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构林业主体地位的过程;从政策整合的角度来看,政策下乡在非均衡的农村社会中,发挥着不一样的整合作用,因而出现了部分林区村分山到户后并没有增收的局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国家战略,在体现国家的宏观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关注着农民的权益和乡村的发展。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基层政府,在制度和结构所给定的框架内积极的行动着即制定土政策,对林农的收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由于中央政策允许下的土政策的惯性作用,后期出台的中央政策虽然拥有强势地位和主导作用,但却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而更说明了仅仅靠分山到户,林农并不能全部增收,只有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深化配套改革,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才能实现林农增收。
   现在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政策整合的过程,虽然短期内未必会促进林农的收入明显增长,但伴随着配套改革政策的继续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预期会出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