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出事VS出大事: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
【6h】

不出事VS出大事: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导论:行动逻辑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简要述评

1.中国基层治理研究

2.行动逻辑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与研究主题

1.基本概念

2.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限度

1.创新之处

2.主要限度

二、基本内涵: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内容分析

(一)“不出事”逻辑

1.文献回顾

2.几个案例

3.基本内涵

4.主要特征

(二)“出大事’’逻辑

1.文献回顾

2.几个案例

3.基本内涵

4.主要特征

(三)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要素

1.行动主体

2.行动目标

3.情景状态

4.价值规范

(四)“不出事”逻辑与“出大事”逻辑之间的关系

1.两者区别

2.两者联系

(五)小结

三、分析框架: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弹簧模型

(一)理论基础

1.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2.理性选择理论

3.社会冲突理论

4.胡克定律

(二)分析框架

1.分析概念

2.行动主体

3.三种类型

4.使用条件

5.基本内涵

6.几点假设

(三)小结

四、历史考察: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制度分析

(一)小农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1.严格的户籍制度

2.悠久的宗法制度

3.完备的科举制度

4.教化的儒家文化

(二)古代基层社会民众的行动逻辑

1.民众“忍”的逻辑

2.民众“闹”的逻辑

(二)计划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1.政府行动逻辑

2.民众行动逻辑

(三)市场经济时代基层治理行动逻辑

1.政府行动逻辑

2.民众行动逻辑

(四)小结

五、原因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形成

(一)政府“不出事”逻辑形成的原因

1.社会结构

2.压力型体制

3.传统文化

4.理性选择

(二)民众“出大事”逻辑形成的原因

1.“不出事”逻辑

2.传统文化

3.信息技术

4.公民社会

5.理性选择

(三)小结

六、案例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悖论

(一)天价赔偿案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二)姐妹上访故事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三)什邡事件

1.事件概况

2.案例分析

(四)小结

1.理性的行动主体

2.弹性的行动规律

七、他山之石:域外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发展

(一)美国基层治理经验

1.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2.活跃的非营利组织

3.壮观的志愿者队伍

4.成熟的社区参与机制

(二)日本基层治理经验

1.组织化的社区参与

2.自治化的社区管理

3.完善的社会保障

(三)新加坡基层治理经验

1.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

2.畅通的民众诉求渠道

3.细微的社区服务

4.严明的法律制度

5.多元的社会保障

(四)台湾基层治理经验

1.完善的基层治理结构

2.发达的社会组织

3.规范的志愿服务

4.广泛的社会保障

(五)小结与讨论

1.社会保障与行动逻辑

2.社区自治与行动逻辑

3.域外经验与弹簧模型

八、未来方向: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转型

(一)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困境

1.现实困境

2.理论困境

(二)未来方向:从“不出事”逻辑到“出小事”逻辑

1.行为逻辑发展的必然

2.安全阀理论的适用

3.治理型稳定观的体现

4.公民社会理论的推动

5.弹性定律的遵循

(三)逻辑转型:“出小事”逻辑形成的路径

1.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2.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3.建设服务型政府

(四)小结

九、结论与讨论

(一)“出小事’’VS“不出事”

(二)弹簧模型的适用

(三)弹性定律与“治乱循环’’

(四)治理模式与行动逻辑

(五)弹性定律与合作治理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基层治理陷入了政府的“不出事”逻辑VS民众的“出大事”逻辑的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这是基层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命题。本研究从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入手,致力于回答基层治理行动逻辑内涵是什么?使用什么理论工具来展开研究行动逻辑?行动逻辑是如何形成的?行动逻辑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对基层治理困境的破解产生积极意义。
  本研究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逻辑主线从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历史考察、形成原因、案例分析、域外经验、未来方向几个方面逐层深入展开。基本内涵部分主要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归纳来回答“不出事”逻辑和“出大事”逻辑的内涵、特征、要素以及两者间关系,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分析框架部分是基于现有理论工具在解释行动逻辑方面存在局限,因此在借鉴吸收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胡克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基层治理的实际,提出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弹簧模型这一新的分析框架。弹性模型的核心假设就是行动主体间的互动遵循弹性定律。另外,根据弹簧两端行动主体的位置关系将弹簧模型分为上下关系弹簧模型和水平关系弹簧模型,而水平关系弹簧模型则是未来的方向;历史考察部分是从制度的角度通过纵向的历史考察来分析基层治理行动逻辑是如何发展演进的,弹簧模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行动逻辑之间有什么联系;形成原因部分就是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行动逻辑,本部分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理性选择、社会结构、信息技术、公民社会这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对行动逻辑的形成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呈现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和弹性定律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来检验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同时,案例分析更是通过经验材料来回答行动逻辑形成的原因;域外经验部分选取四个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从如何形成政府与民众间有效互动的角度来归纳总结其已经取得的经验,并结合中国基层治理的实际对经验取得原因展开分析;未来方向部分主要回答基层治理行动逻辑为什么要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为什么向这个方向,如何转型,这些问题关涉行动逻辑未来的方向。本部分先对世界上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就的几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基层治理经验进行考察,然后从理论上阐明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最后提一下中观层面的对策思考。
  基层治理困境的突围之路就是必须进行行动逻辑的转型,也即从“不出事”VS“出大事”的行动逻辑转为“出小事”VS“不出事”的行动逻辑。根据弹性定律可知,只有实现行动主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平等,只有实现民众的有效组织化,只有遵循“出小事”VS“不出事”逻辑,基层治理才会实现良性发展。本文力图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学科界限的突破,二是分析工具的突破,三是对策建议的突破。在学科界限方面,当前基层治理的研究大多是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本研究大胆引用物理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拓展学术研究视野,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在分析工具方面,在当前基层治理研究中多采用理性选择理论来研究行动主体的行动规律,本研究在现有理论基础之上,提出基层治理研究的弹性定律,用以分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理论上的一个探索和突破。在对策建议方面,本文打破常规的就事论事型对策建议方式,从问题的本质入手,根据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行之有效的理论对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度提供理论建议。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研究必将对基层治理中两大行动主体的行动方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也必将加快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