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6h】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转化模型的研究

1.3.2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3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技术方法和路径的研究现状

1.3.4 促进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5 论文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隐性知识

2.1.1 隐性知识的概念

2.1.2 隐性知识的分类

2.1.3 隐性知识的特征

2.1.4 隐性知识的三维结构

2.2 内隐学习

2.2.1 内隐学习的本质内涵

2.2.2 内隐学习的特征

2.2.3 内隐学习的影响因素

2.3 表征重述模型

2.3.1 表征重述模型的概述

2.3.2 表征重述过程中的意识水平

3 内隐学习视角的个体隐性知识产生机理

3.1 联结表征机制作用下的范例型隐性知识产生机理

3.1.1 联结表征机制

3.1.2 联结表征机制作用下的范例型隐性知识产生机理

3.1.3 实例分析

3.2 层级表征机制作用下的抽象型隐性知识产生机理

3.2.1 层级表征机制

3.2.2 层级表征机制作用下的抽象型隐性知识产生机理

3.2.3 实例分析

4 基于RR模型的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

4.1 基于RR模型的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原理

4.2 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四个阶段

4.2.1 内隐Ⅰ阶段

4.2.2 外显Ⅰ阶段

4.2.3 外显Ⅱ阶段

4.2.4 外显Ⅲ阶段

4.3 实例分析

5 个体隐性知识产生与显性化的融合与应用

5.1 个体隐性知识产生与显性化的螺旋运动模型

5.1.1 模型的构建

5.1.2 需要注意的问题

5.2 图书馆知识社区用户隐性知识产生与显性化应用框架设计

5.2.1 图书馆知识社区

5.2.2 模型在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应用

6 结语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隐性知识对于个体的认识与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隐性知识既能促使个体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又能指导个体的实践。因此,如果将个体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那么这将对个体、组织甚至是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价值。首先,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不仅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知识,重新修正其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且能够促进个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其次,个体隐性知识属于组织知识管理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如果能将个体的隐性知识显性化,那么将会也给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还能帮助个人更好地完善地其自身的知识管理体系。最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个体隐性知识其实是个体长期性积累的经验、技巧、价值观等,它也属于整个社会的一笔隐性财富,如能将其显性化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本文主要是从内隐学习的视角来阐述个体隐性知识的产生,并借用表征重述模型的思想来解释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本文重点研究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主要介绍了隐性知识的含义、特征、分类和结构以及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隐学习的视角来阐述个体隐性知识的产生机理,即联结表征机制和层级表征机制。在联结表征机制作用下产生的是范例型隐性知识,而在层级表征机制作用下产生就是抽象型隐性知识,并且分别举了一个实例来阐述该机制。
   再次,借用认知心理学的表征重述模型的思想来具体阐述个体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内隐I、外显E1、外显E2和外显E3。其中个体隐性知识经过不断表征重述达到外显E1水平以上,则表明个体隐性知识的已经得到显性化,并通过专家型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这个实例来阐述基于表征重述模型的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原理。
   最后,将个体隐性知识的产生和显性化过程进行融合,并建立了个体隐性知识产生与显性化的螺旋运动模型,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用户隐性知识产生与显性化应用框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