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研究
【6h】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引言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综述

0.2.1 联想意义研究现状

0.2.2 饮食词语研究现状

0.2.3 存在的问题

0.3 研究任务

0.4 理论基础

0.4.1 联想意义的理论

0.4.2 认知理论

0.5 研究方法

1.食味类词语联想意义的认知对比

1.1 “酸”/“chua”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1.1 “酸”/“chua”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1.2 与“酸”/“chua”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2 “甜”/“ng(o)t”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2.1 “甜”/“ng(o)t”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2.2 与“甜”/“ng(o)t”相关的食品

1.3 “苦”/“d(ǎ)ng”、“kh(?)”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3.1 “苦”/“d(ǎ)ng”、“kh(?)”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3.2 与“苦”/“kh(?)”相关的食品

1.4 “辣”/“cay”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4.1 “辣”/“cay”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4.2 “辣”/“cay”相关的食品

1.5 “咸”/“m(ǎ)n”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5.1 “咸”/“m(ǎ)n”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5.2 “咸”/“m(ǎ)n”相关的食品

1.6 “淡”/“nh(a)t”及相关食品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1.6.1 “淡”/“nh(a)t”的联想意义共性

1.6.2 “淡”/“nh(a)t”的联想意义个性

1.7 小结

2.汉、越食物词语联想意义的隐喻认知对比

2.1 汉、越主食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2.1.1 “米”/“g(a)o”

2.1.2 “饭”/“com”

2.1.3 “面”/“mì”

2.1.4 “包子”/“Bánh bao”

2.2 汉、越副食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2.2.1 素菜类

2.2.2 荤菜类

2.2.3 汤类

2.3 汉、越调味品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2.3.1 油/“m?”

2.3.2 “Nuóc m(ǎ)m”(鱼露)

2.3.3 “葱”/“hành”

2.3.4 “蒜”/“t(o)i”

2.4 小结

3.汉、越烹饪类及吃喝类词语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1 汉、越烹饪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1.1 “切”/“c(ǎ)t”和“削”/“g(o)t”的联想意义共性

3.1.2 “煮”、“煎”/“n(a)u”、“lu(?)c”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1.3 “炒”/“xào”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1.4 “煎”/“chiên”和“熬/“h(a)m”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1.5 “烤”/“nuóng”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2 汉、越火候词语联想意义认知研究

3.2.1 “生”、“熟”的联想意义个性

3.2.2 “生”/“s(?)ng”的联想意义共性

3.2.3 “熟”/“chín”的联想意义共性

3.3 汉、越吃喝类词语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1 “吃”/“ǎn”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2 “尝”/“n(ê)m”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3 “嚼”/“nhai”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4 “吞”、“咽”/“nu(?)t chùng”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5 “咽”和“nu(?)t”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3.6 “喝”/“u(?)ng”的联想意义认知对比

3.4 小结

4.影响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异同的因素

4.1 思维认知因素

4.1.1 认知思维

4.1.2 形象思维

4.1.3 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形成机制

4.2 社会文化因素

4.2.1 物质文化因素

4.2.2 精神文化因素

4.2.3 文化传承

5.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比较研究的应用

3.1 汉、越饮食类词语教学的应用价值

3.1.1 词汇学习

3.1.2 翻译学习

3.2 汉、越饮食词语教学方法若干建议

3.2.1 隐喻理论的运用

3.2.2 语言文化的比较

6.结语

6.1 基本结论

6.2 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几年来,中越两国关系日益友好,特别是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速快发展。目前在越南选择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学生来到越南学习越南语。在学习语言与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词汇联想意义差异经常导致学习困难与交际障碍。
   本论文选择与生活最为接近的部分词语——饮食词语作为研究对象,最大目的是从认知角度对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引申路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从而指出两者之间的异同;考察与分析过程中同时探讨与其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比如: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等等)。由于联想意义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观念、社会生活、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认知模式等因素,于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了解一个民族的联想思维途径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多种语言之外的文化因素。因此,从词语联想意义研究能够获得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从而更加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喜欢、社会生活、等等。
   论文基于联想意义与认知隐喻理论基础对两种语言当中的饮食词语的联想意义更全面,更系统地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过程中有注意到汉越词和纯越语词的同在并对其加深探讨,从而浅谈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异同。这方面研究对进行汉、越跨文化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学习与教学等方面均有帮助。
   通过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引申路径主要基于相似性或邻近性的联想,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从饮食域映现到属于其他范畴的目标域(目标域的概念特别丰富,主要形容人的容貌、性格、行为、心态、经历、等等)。本文借用“饮食是人生”作为基本概念隐喻,从而开展研究方向,发现属于饮食活动的各个成员都与人类各个方面关系密切。食味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们的各种心态与感受的目标域。食品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的外貌、性格、能力的目标域。烹饪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行为、经历的目标域。饮食词语的词义通过认知活动主要转移到形容人在生活中的体验和遭遇。
   本文经过考察与研究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笔者发现汉、越两民族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原因有几个:
   第一、两国本来是邻居,于是地理环境相似之处较多,同样是经济方面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导致两国在产物和生活习惯的相似。
   第二,两国之间在历史上的曾经交流导致文化方面产生交叉。在交流过程中,有许多语言、文化方面的因素从汉文化和汉语中引进越南文化和越南语(汉越词是最为明显的跨文化痕迹)。越南也是属于汉语文化圈的国家之一,于是两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相似。汉、越饮食词语联想意义的不同之处大部分原因来自两民族各有特色的民间文化、风俗习惯、历史演变等等。可见,作为邻居的汉、越两国虽然民族文化方面有所相同和接近,可是两国人民对事物的接触经验不同,加上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之处,导致两种民族语言的联想思维方面存的不同。于是汉、越两种语言的饮食词语联想意义同中有异,各有各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