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教育均等化分析——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
【6h】

基于GIS的教育均等化分析——以湖北省松滋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设计

1.2.1 基本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创新之处

1.2.4 技术路线

2.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世界组织与国外政府持续关注与研究教育均等化

2.1.2 学术研究地域具有城市偏向,农村研究复兴

2.1.3 教育均等化方法研究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引进介绍与本土创新相结合

2.2.2 中小学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

2.3 研究述评

3.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条件

3.2 人文条件

3.2.1 人口情况

3.2.2 松滋市经济发展情况

4.研究方法

4.1 数据库建立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库建立

4.2 模型构建原理及其分析

4.2.1 比例模型

4.2.2 最近距离模型

4.2.3 累积机会模型

4.2.4 引力模型

4.2.5 空间自相关模型

5.结果分析

5.1 教育均等化指标分析

5.1.1 每千人拥有教师数以及师生比

5.1.2 学校教育用地

5.1.3 最近入学距离

5.1.4 学校空间覆盖水平

5.1.5 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

5.2 教育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5.2.1 中小学校师资配备空间差异明显

5.2.2 中小学校教育条件不均

5.2.3 中小学空间覆盖不合理

5.2.4 学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不均

5.3 对义教阶段均等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3.1 加强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配备平衡

5.3.2 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加大财政倾斜

5.3.3 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优化中小学布局

5.3.4 完善管理体制,推动全面发展

6.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差异及过于关注经济效益而造成的片面发展,使得我国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不同乡镇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建设上表现尤为突出。在偏远农区,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设施落后和教育保障缺位现象普遍存在。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规划不仅要解决上学难问题,也要实现学校的布局合理、资源配置均衡、基础设施标准化的公平性目标。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师生人口、交通、学校等数据库,通过专题地图、图表和空间统计数据(居民点、交通路网、人口分布等)表达不同聚落点的教育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将空间可达性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计算各均等化评价指标,探讨非均等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以期对中长期义教阶段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以湖北省松滋市这一典型的县域地区为研究案例,作者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组建包括行政区划、道路交通网络、师生人口分布、学校布局等空间要素的松滋市教育资源数据库。(2)在建立人口聚落教育服务空间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和地理可视化方法,多尺度表达县域教育服务空间行为、路网结构和交通模式,测算了松滋市270个聚落点和16个乡镇的教育均等化水平。(3)结合乡镇地理位置与学校空间可达性现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评估松滋市教育服务的空间均等化水平。(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体上分析松滋市教育资源的布局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在ArcGIS10.0软件、Geodata Analysis软件支持下完成。运用数据管理(DateManagement)工具整理各项数据,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制作各类专题地图;运用网络分析功能(Network Analyst)测算聚落点与学校之间的最短时间;运用GeodataAnalysis软件实现空间自相关分析。
   研究表明:(1)近年来,松滋市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义教阶段学校覆盖全市270个行政村,但地区性教育软硬件设施差异仍较大,无论从中小学师资配备、教育条件、空间覆盖水平还是教育资源空间发展的程度来看,在县域尺度和镇域尺度均存在不均衡的情况。(2)通过对松滋市中小学校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可知,松滋市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公共教育网络体系,师生比例、最近入学距离、中小学空间覆盖、学校空间潜能可达性、空间关联程度是影响就学的重要因素,其指标能直观地测算聚落点的就学成本与方便程度。(3)教育资源的布局须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依据居民的教育需求和政府的供给能力来设计均等化路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义教阶段教育均等化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